当前位置: 专题报道 / 最新专题 / “铜”心奋进谱新篇,倾心聚力惠民生——2025年铜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巡礼

11月7日,红旗街小学教师寇艳丽正以“红心向党绘蓝图”为主题,为学生上班会课。
在铜川的校园里,革命故事的深情回响与无人机飞行的轻快节奏交织成韵;一块屏幕,串联起西安的优质课堂,也成为城乡教育共享的桥梁。这些生动的画面,正是铜川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以传承为根,以科技为翼,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奋进答卷。
红色基因铸魂,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五星红旗,那鲜艳的红色是无数先烈用热血染就,它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代表着希望、光荣与梦想!”11月7日,铜川市红旗街小学四年级(5)班的王若曦同学站在红色文化长廊前,向同学们动情讲述五星红旗的深刻含义。
不远处,三年级(2)班班主任寇艳丽正以“红心向党绘蓝图”为主题,为学生上班会课。她深情讲述刘胡兰的故事:“1947年,刘胡兰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敌人软硬兼施,想诱使她供出同志,但她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年仅15岁⋯⋯”
红旗街小学以“校园时时能听到红色声音,处处能看到红色图景,时时耳濡目染受到红色熏陶”为目标,确立了“旗心致远 尚德启智”的校训。学校着力打造“扬红色文化 做红星少年”德育品牌,不断丰富德育内容与形式,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与实效性。
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宣讲红色精神,结合节日涵养爱国情怀,借助红色研学筑牢理想信念。每周五,小红星电视台推出“党的故事我来讲”栏目,传递党的声音;“童心向党研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先锋⋯⋯围绕“红色基因代代传”,学校构建了红旗礼仪展风采、红色经典润童心等年级文化主题,实施了独具少先队特色的“润心、润魂、润习、润品、润行”“五润”德育课程。通过“争章逐梦,红领巾在行动”活动,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好、思想觉悟高、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该校思政课教师付新娟表示:“我们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使命,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塑造良好习惯与责任意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市教育局坚持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着力打造铜川特色德育品牌,已创建德育示范学校22所。深入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在耀州区试点思政课集体备课,形成铜川思政课体系模式。186名教师获省市级思政课教学标兵、能手称号。2025年,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发我市传承红色基因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
AI赋能,科创教育启迪智慧
11月5日,记者走进市朝阳实验小学的人工智能教室,六年级科学教师苏娅萌正为学生讲解ENJOY AI虚拟机器人的特点,随后,小创客们动手编程,执行ENJOY AI文明启航任务。在这里,学生仿佛踏入时空隧道,不仅能与历史对话,还可以体验歼-20模拟飞行,甚至“穿上”宇航服探索太空。
人工智能教室是该校科创教育的缩影。记者看到市朝阳实验小学教学楼中一排排架子上芹菜、油麦菜、生菜等蔬菜长势喜人。在植物工厂STEAM实验室,学生们编程控制无土栽培系统,通过种植、观察、实验、记录等方式,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收获劳动的快乐。该校校长高涛介绍:“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更要引导他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年级的郭梓铭同学说:“我们自己配制营养液培育绿色蔬菜,收获后我们还把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做成菜肴,这很有意义。自己用汗水浇灌的蔬菜,味道就是不一样!”
据悉,市朝阳实验小学自2017年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近年又获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学校构建“校本课程为主体,课后服务与社团培养为双核心”的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全面普及。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设计智能灌溉系统,融合本地“耀瓷”与中医药文化进行创新,在国内外科创赛事中获国家、省、市级奖项300余项。
近期,学校被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授予“科普实践基地”,并聘请相关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高涛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多学科’融合,加强师资建设,推动科技教育从课堂延伸至家庭与社会,培养兼具创新精神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少年。”
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以教育之强支撑人才之强,才能为科技进步注入源源动力。今年4月,我市成功举办中小学生人工智能大赛,设8个项目,95支队伍近200名选手参赛。我市已连续5年举办此类赛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创教育,召开数字教育大会,推进校企合作,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全市中小学机器人、编程、无人机等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竞赛形式与途径不断拓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云校共享联动,优质资源覆盖城乡
“双师”云课堂以数字赋能教育,以技术变革课堂,为更多学生享受优质资源开拓新路径。在耀州区寺沟初级中学,云课堂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跨校教研与城乡合作,实现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与师生能力双向提升。
今年该校七年级(5)班学生开始通过高清互动云平台,与西安高新一中师生同步学习。5G技术让优质资源跨越空间限制,教室里,学生专注聆听远端教师授课,本校教师协同配合,与西安学生同上一堂课。
学生吴静瑶说:“西安老师的讲解有深度,引发我更多思考,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
寺沟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杨世英表示:“我们优化平台与课程设计,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学习新常态,构建更加智慧、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生态,让技术真正赋能每个孩子的成长。”
我市聚焦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目标,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改革,按照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整体提升的思路,多次赴北京、西安、南通等地走访洽谈,与西安交大教育管理集团于2023年合作开办铜川市实验中学,今年新增市实验中学鱼池校区与市实验小学。市一中、王益中学、市二中与西安高新一中“云校+”合作,耀州中学与成都七中签约“云校+”项目,打造了一批本土示范校,推动了全市教育质量持续提升。2025年,省委办公厅专题刊登我市教育工作经验,市一中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在铜川教育的改革画卷上,红旗街小学的红色传承、市朝阳实验小学的人工智能、寺沟中学的“云校+”模式,共同绘就了多元融合的教育生态。未来,铜川教育将以红色根基固本铸魂,以数字翅膀智引未来,在优质均衡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