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农民增收新画卷 奏响城乡共富交响曲

来源:铜川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13 15:21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深秋时节,铜川大地丰收景象处处可见,一幅乡村振兴的诗意画卷正徐徐铺展。近日,记者深入铜川乡村,探寻市农业农村局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共富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

瞧,耀州区的苹果园里,果农们专注修剪枝桠的身影,与金黄的枝叶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田园画卷;王益区的鸡蛋分拣车间内,机械臂精准作业,工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映照出丰收的喜悦⋯⋯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增收成果。

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38元,较2020年增长36.9%;城乡收入比从3.1:1缩小至2.81:1。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千家万户农民的增收故事,更是市农业农村局以政策为强劲风帆、以实干为坚实船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留下的坚实足迹。

集体经济:筑牢共富根基,绽放发展活力

集体经济,作为乡村发展的坚实基石,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在市农业农村局的精心谋划与大力推动下,各地集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移村,便是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耀州区小丘镇党委书记吕建平介绍,“十四五”期间,移村以苹果、樱桃种植为主导产业,构建起“政府引导、支部带动、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创新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移村的苹果种植面积迅速扩张至2000余亩,车厘子种植也达到360余亩,年产值一举突破1000万元大关。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1.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16800元。

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更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村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共同谋划发展蓝图,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同时,集体经济的壮大也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让村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共享发展硕果

农民,是乡村发展的主体力量。市农业农村局始终将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产业扶持,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技能培训让农民端稳了就业“饭碗”。耀州区果农刘振华通过电商培训,掌握了线上销售技巧,如今网上卖苹果年收入超20万元。他的成功经历,是铜川市技能提升行动的生动缩影。2024年,全市开展技能培训1.2万人次,培育“田秀才”“土专家”35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万人,较2020年增加1.8万人。从田间地头的实操课到直播间的“云培训”,技能赋能让农民从“体力型”成功转向“技术型”,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移村种植大户王九岗便是众多受益农民中的一员。他感慨道:“我种苹果十几年了,2019年起对老品种进行改良,主推秦脆、瑞雪这两个高端新品种。”秦脆和瑞雪苹果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成为紧俏商品。王九岗的11.5亩果园,如今成了他的“聚宝盆”。这几年,除去投资和人工成本,一年净收入20万元左右。

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引导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投身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业。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到高效的经济作物种植,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到农旅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市农业农村局还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等方式,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增收。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搭建电商平台,完善物流配送体系,让农民的农产品能够直接对接市场,卖上好价钱。许多农民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将自家的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业经济:驱动发展引擎,引领共富征程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市农业农村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陕西照金咸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公司董事长孟同根表示:“‘十四五’以来,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锚定科技赋能现代果业,在苹果生产配套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产矮化苹果种苗生产企业,年生产青砧种苗800万株以上,产值超两亿元。公司的成功,不仅带动了自身的发展,更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带动铜川周边300多人务工,年支出劳务费500多万元,让许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位于王益区的陕西大匠农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样在产业发展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公司总经理陈均称:“‘十四五’期间,公司成果丰硕,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成为陕西省家禽产业链链主企业。业务从单一鲜蛋拓展到系列蛋品,年销售额2亿元,销售网络覆盖西北,带动170余人就业,年支出务工费1000余万元。新建的耀州区150万只智慧蛋鸡生产项目和新区春蕾蛋品食品加工中心项目预计2026年初投产,将带动200余人就业,年产值可达3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家禽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就业增收,还促进了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随着产业的集聚和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城乡结合部,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同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回流,为城乡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市农业农村局在聚焦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道路上,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产业经济蓬勃发展。

(记者:谢艳素)


网络编辑:张泽灵
信息审核:吴天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