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王益区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注重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选、干、爱”,着力强化贫困村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使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发展的开路人,为率先完成贫困户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三个要求”抓选派,让第一书记“选得准”。坚持自下而上推荐。各部门单位通过召开大会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主动报名。原则上选派副科级以上干部、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那些有基层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党员干部。坚持后备干部优先。将第一书记作为后备干部的锻炼平台,优先推荐选派优秀后备干部。目前,全区各行政村实现了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全覆盖。坚持注重发挥特长。
按照“党群干部到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政法干部到乱村、涉农干部到产业村”的选派思路,结合选派对象所在工作部门职能职责和干部专业特长,做到因村派人、因人定村、人岗相适。
履好五重职责显身手,让第一书记“干得好”。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员”。指导村上认真完成基层党建各项规定动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指示;协助加强“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搞好班子团结;提高“两委”成员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履职能力水平,培养后备干部。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和各类党建主题活动,普及党务知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建服务载体,广泛联系服务群众,总结提炼农村党建工作特色。当好农村脱贫致富的“科技员”。帮助村“两委”分析致贫原因、找到扶贫办法、制定脱贫计划;组织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和项目,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多措并举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当好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充分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走家串户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当好服务党员群众的“办事员”。结合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等制度,经常入户走访,听取意见建议,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当好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指导村上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强村务监督,促进村(居)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做好各类突出矛盾和隐患的排查摸底,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实行三种办法严考核,让第一书记“流得动”。实行日常督查,做到以督促改。通过电话访问、实地督查等形式,采取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的工作进行督查。实行动态管理,落实末位淘汰。建立健全“召回制”,季度考核为不称职或半年考核为基本称职的,免去党建指导员职务,介绍回原单位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实行考核激励,推动创先争优。对党建指导员考核分为季度、半年、年度考核,均设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季度考核由镇、街道党委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区委组织部备案。半年、年度考核由区委组织部组织实施。将第一书记补助待遇与工作考核挂钩,半年考核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的,分别按照100%、90%、60%比例发放生活和工作补助,半年考核为不称职的不予发放。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