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区政府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2-08 10:17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2023年2月8日在铜川市王益区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铜川市王益区人民政府区长  郝俊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区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任务极为艰巨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坚持多目标平衡、多维度统筹,“兵沉一线、将督一线”防疫情,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稳经济,连续五年实施十大工程惠民生,加快城市更新步伐,聚力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级挂牌督办工作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

(一)统筹双线作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坚持“外防输入、内强管控”,严管5个交通查验点,强化重点人员末端管理,组建“扫街巡逻队”,推行“街区制”,持续加强平急转换、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物资储备等能力建设,快速坚决打赢了多轮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新十条”出台后,准确把握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扎实推进疫苗接种,完善分级分类诊疗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出台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区级领导带头帮助市场主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效稳住了经济大盘。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4.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6.9%。

(二)大抓项目建设,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牢固树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工作理念,发挥谋划、推进、纳统专班作用,138个区级重点项目建成56个,完成投资73.2亿元,投资完成率100.7%,其中2个省级和13个市级重点项目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在全市第二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第一次观摩点评活动中综合排名区县第一。紧抓政策导向,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4个、资金7433万元,专项债项目7个、发债资金4.3亿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完善“建平台、办活动、强机制”工作举措,出台“全员全域全年”招商引资《实施意见》《考核奖励细则》,组建招商小分队,开设招商小课堂,制作招商小视频,主动赴西安及周边、华东、华南等地叩门招商,精心筹备参加丝博会、投洽会等重大会展招商活动,在全市首创云招商平台,举办了汽车零配件产业招商等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241个,涉及资金284.94亿元,其中合同类项目116个,涉及资金79.6亿元;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82.43亿元,省际资金55.61亿元。

(三)做强产业链条,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聚焦构建“1+3”现代工业、“3+2”现代服务业、“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体系,实施“产业转型提质”发展工程,持续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装备配套)、新型建材先进陶瓷、数字经济、医养康养(现代中医药)、特色现代农业五条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汽车精密弹簧、岩棉条复合板、赛骏货车挂车等现代工业项目落地投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加快推进,安村绿色建材产业园完成规划编制、资源核实及评估等工作;渭北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物联网货物运输平台等项目建成投运,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中小微企业100户,实现销售额7亿元;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2个,发展乡村连锁便利店13家,新增农村网商(店)54家,我区被省商务厅评为一季度、上半年促消费稳增长先进县(区)。区康养中心、智慧养老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兽药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自动化生产线、2万亩高标准农田等现代农业项目按期建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我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同步建成1个省级、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提速”发展工程,28个衔接资金项目全部建成,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52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速16.7%,创建成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我区高质量通过摘牌验收,《“五项模式”强力推进挂牌督办工作》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四)聚焦四大区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把巩固“国文国卫”成果作为改善城市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有力抓手,实施“城市更新提气”发展工程,完成二马路川口至体育场、集贤堤、史家河等道路“白改黑”5.4公里,亮化道路10.6公里,城市亮化率提升至90%以上,拆除危旧建筑8.25万平方米,新增停车场7处、停车位1044个,打造城市口袋公园4处,改造提升人民公园桥等桥梁3座、城市绿地2.2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7个,我区被确定为首批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个试点区县之一、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个示范区之一,馨苑小区被确定为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改造经验做法在全国共同缔造工作会上交流推广。王益经开区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省商务厅评审,投资1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7个,铝电解质除杂、西北智能物流仓储设备制造基地一期等项目建成,采煤沉陷安置区、供水管网等项目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启动建设,经开区已成为承载县域经济发展主阵地。黄堡新镇区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绿化亮化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罗寨村等创建成市级农业三产融合示范村。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二期提升改造顺利推进,建成现代智能化采摘农业大棚、无动力乐园、兵马俑迷宫等项目,创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五)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秦创原·铜川王益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5户,完成科技成果转化5项,我区荣获陕西省“科普示范区”称号。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政银帮办、跨区通办“五个办”工作机制,“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事项达到200项,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65项,新增市场主体2274户,减免小微企业“六税两费”1160万元,办理留抵退税5851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政务服务四级帮办代办体系,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创建通过省发改委初审。加大“放管服”改革、“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力度,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等29项改革任务和“三区三线”划定全面完成。成立区政府投资项目、政府及区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委员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决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六)实施惠民工程,群众福祉不断提升。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办,持续实施十大惠民工程,30项任务全面兑现。大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发展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91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2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18人,新建社区工厂4家、创业孵化基地2家,七一路街道云梦堤社区荣获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称号。完成七一路小学、市三中等5个学校改扩建项目,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建成乡村文化大院5个、非遗传习室1个,孟姜塬村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黄堡镇入选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建成全民健身中心、慈善幸福家园老年大学,新增医养结合机构2家。区人武部搬迁至同官中学新址办公,区消防救援大队原址新建营房投入使用,我区顺利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区届中考评验收,创建成省级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扎实开展重点民生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4%。

(七)严守安全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65条措施》,扎实推进非煤矿山、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隐患治理,打赢了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收官战”。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效”发展工程,统筹推进“五源共治”,全年收获311个优良天,优良率85.2%;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建立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第二轮中央、省委环保督察交办的27个信访件全部办结,改造雨水、污水管网6.5公里,新村出区断面水质稳定在Ш类标准,王家河小流域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我区被自然资源部认定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积极防范金融风险,提前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狠抓基层社会治理,扎实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推广“红旗范式”“和为贵”调解室、价格争议调处工作站等经验做法,深入推进“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创新年”活动,打造邻为伴、一路有云等红色物业示范点6个,建成社区智慧云警务室12个,化解信访积案4件,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此外,审计、统计、供销、人防、地方志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回顾2022年,任务极其艰巨,发展极不平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王益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稳增长后劲不足,大项目、高质量项目少,工业经济支撑力度还不够;惠民生还有短板,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整体水平还不高;对标“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干部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工作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迈向“后疫情时代”社会发展恢复正常、快速复苏的过渡之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社会心理预期、发展信心不足,需要我们按照党中央“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的重要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做好全年各项工作。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省委、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落实全省“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要求,聚焦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135”发展思路和区委对今年工作的“1395”部署,锚定“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样板区”目标,组织开展“产业年项目年招商年”攻坚行动,坚定不移把“产业强区”作为主攻方向,聚力建设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体系,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各项工作,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招商、重要区域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王益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为确保上述目标顺利实现,立足今年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举纲抓目、加压奋进。

一是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出初心使命,学出发展信心,学出顽强斗志,学出为民情怀,学出攻坚举措,大力引导干部敢为、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二是必须聚力推进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切实在把“短板”变为“长板”上摁下“快进键”、把“长板”变为“跳板”上跑出“加速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为民初心不改变、坚定为民决心不动摇、坚持为民服务不懈怠,把群众的需求要求作为区政府首先要干的事,对群众承诺的实事,定一条干一条,做一件成一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必须大力践行“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倡导敢于斗争、敢于担当、敢于胜利的工作作风,树立“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鲜明导向,身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犹豫、不懈怠、不畏难,锲而不舍、攻坚克难、一抓到底。

五是必须“时时放心不下”防范风险隐患,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对风险隐患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警醒,进一步提升安全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预防控制能力、突发状况应急能力,主动把防患未然、安全稳定做在前、往实做,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聚链成群抓产业体系,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

加快“1+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把工业作为强区之本,紧扣高端装备制造(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建成投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海升农业装备制造、铝电解质循环综合利用二期等重点项目,完成赛骏专用车系统升级项目,开工建设节能玻璃数字化生产线、新型多功能风管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实施汽车连接及结构件生产线等项目,支持朝日弹簧、赛骏专用车、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发展壮大,打造高端装备制造联动区,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5亿元。紧扣新型建材先进陶瓷产业链,推动声威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稳定产能,加快建设安村绿色建材产业园、经开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科创平台、新型建材孵化平台等项目,打造绿色(新型)建材先进陶瓷集聚区,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紧扣数字经济产业链,实施城乡老旧小区生活必需品智慧供应点、西北智能物流仓储设备制造基地二期等项目,做强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亿元。全年实施工业项目不少于27个,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工业投资增长8%。

加快“3+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建设。以创建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为抓手,扎实开展促消费稳增长、建体系畅流通、育品牌提质效、强电商赋动能四大行动,积极扩大新兴消费、稳定传统消费、挖掘潜在消费,做好文化宫片区商业街区改造升级,加快住宅楼、电影院、幼儿园等单体进度,完成青年路商业步行街提升改造,建成渭北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全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9户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2户以上、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4户以上。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推进红旗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优化布局,盘活空间,丰富业态,全年创建3个市级示范点。以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活力,围绕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完成军台岭文化旅游项目主体建设,开工建设王益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精心做好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王益场馆筹备工作,丰富景区互动游戏、现场演出、文创生活、节日活动,推动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创建4A级景区。以医养结合释放消费潜力,紧扣医养康养产业链,建成区中医医院、区智慧养老产业园、区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努力把医养康养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医养康养先行区。

加快“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紧扣“3+X”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兽药GMP及微生态、黄堡北塬片区果业提质增效、益众农机专业合作社果业技术设施提升等现代农业项目。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提升,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高质高效水果示范园各1个、区级以上示范农业经营主体5个,生猪饲养量达到1.7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57万羽,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47亿元。

(二)持之以恒抓项目建设,蓄足高质量发展后劲

全力以赴建设项目。落实“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部署,采取领导包抓、定期调度、晾晒成绩等形式,建立重大项目“周调度推进、月通报排名、季观摩点评”推进机制,完善储、招、落、建、产“五个一批”台账,充分发挥稳投资专班作用,合理安排实施计划,压紧压实建设责任,统筹在建、新建、筹建项目进度,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推进、快运营,以项目之进支撑经济之稳。全年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0个以上,省级重点项目不少于2个,产业类项目占比50%以上;完成年度投资80亿元以上。

精准谋划储备项目。聚焦“两新一重”、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生态文明等领域,着力在项目谋划、策划、规划和计划上下功夫,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支持,持续谋划一批、预热一批、储备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项目和城市更新、道路交通、城乡供水、农村基础设施等补短提升项目,形成有梯度、有支撑的滚动项目库,全年谋划重大前期项目140个以上,总投资180亿元以上。争取国投项目资金4亿元以上。

强化服务保障项目。按照竣工、在建和拟开工三类项目,坚持“全过程服务、链条化管理、闭环式推进”,进一步强化“人、地、钱”等要素保障,建立任务定量、责任定人、进度定期的项目管理台账,开展一对一结对服务,提前介入项目立项、选址、土地、环评等前期工作,加强统筹调度,实行问题交办、颗粒化推进,着力解决项目建设土地、前期手续办理等制约因素,确保重点项目天天有新进展、周周有新变化、月月有新形象。一季度开工重点项目50个以上,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新建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达到60%以上、上半年开工率达到80%以上、三季度全部开工建设。

(三)围绕产业抓招商引资,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在产业招引上下功夫。聚焦招引重点提眼力、强实力、增魄力,围绕全区五大产业链,强化投行思维、链式思维、增量思维、闭环思维,扎实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攻坚行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招商,一手抓“链主”“龙头”企业培育引进,一手抓关键环节和配套企业导入,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以点带面、抓纲举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促进上下游企业“握手”,在延链补链中畅通产业循环,在铸链强链中推进产业聚集,加快形成高质量产业生态圈。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80亿元以上,签约合同类项目40个以上,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70亿元以上。

在招优引强上提品质。立足产业定位,坚持以质取胜,招新引优、求新求精,放眼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决策推进机制,设立不少于5000万元的招商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提升区级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规模,既大力招引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大项目大企业,又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努力实现招商引资质和量的“双提升”。

在全员招商上大练兵。把“招商能力提升”纳入新任科级干部培训课程,全年开展驻点学习、以“招”代训、技能提升小课堂等招商培训不少于3次,组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3支驻地招商小分队,边学习边实践边招商,增强招商本领,打造更多懂经济、懂政策、会沟通、会谈判的高素质专业化招商团队,保障企业项目快落地、早见效,推动全区招商引资、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四)坚定不移抓园区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加快基础完善。把经开区功能升级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出台《支持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基础设施提升、产业集群壮大、体制机制健全”等方面持续用力,投资1.5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建成供水管网二期项目、纵二路道路工程,完成采煤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区一)项目主体建设,开工建设西环路、纵一路道路工程;立足“南来北往、东进西出”交通区位优势,加快高铁新城片区建设,开工建设西延高铁铜川北站停车场、连接线和王益经开幼儿园等项目,不断提升经开区基础配套能力。

加速产业集聚。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经开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全年投资13.2亿元实施产业类项目19个,加快实施芯片设计与半导体设备制造等5个新建项目,全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保温板生产线等6个续建项目,力争上半年建成投产,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以上,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增长20%。把招商引资作为经开区发展的“一号工程”,充分利用已建和在建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科创平台、新型建材孵化平台,提升标准化厂房利用率,做实“厂房招商”、“筑巢引凤”,全年对接洽谈项目不少于50个,完成签约资金30亿元以上,切实把经开区打造成全区的产业中心和产城融合示范地。

加强区域协同。坚持与耀州窑文化基地一体化发展,突出“先进陶瓷聚集地、耀瓷文化创新地”定位,深入挖掘产业共生潜力,在先进陶瓷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统筹资源配置、信息共享、基础建设、项目摆布、环境优化等工作,以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坚持项目建设同步发力,建立手续办理、协调推进和跟踪服务一体化机制,同步推进土地、规划、环评等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

(五)与时俱进抓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落实“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部署,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规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拓展“一件事一次办”“证照联办”集成审批深度广度。积极创建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抢抓铜川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改革,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抓好民生领域“小切口”改革集成推广,持续深化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深化医疗保障领域改革,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融入秦创原总窗口,建成投用秦创原·铜川王益创新驱动平台,建立科技基础资源库,组建科技创业导师队伍,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促进创新资源开放集聚。强化互联网思维,持续落实“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力度,完成10户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用云”。

融入区域发展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协同创新发展,积极承接关中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产业转移,做强“王益配套”,扩大王益影响,把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引进来”,让火凤凰陶瓷、“孟家原桃”等更多区域特色产品“走出去”,不断在开放融入中提水平、增活力、扩平台。

(六)持续用力抓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加快“铜麦6号”繁育基地建设,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创建农民田间学校1个,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1万吨以上,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扎实做好乡村规划、农村道路、防汛抗旱和供水等15项重点任务,完成23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小河沟公路改建工程,完成2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提升项目,建成投用王益南塬供水工程,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布局衔接和功能互补。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军台岭村、义兴村、常家河村、李家沟村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改造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扎实推进巩固衔接。加强防返贫监测帮扶,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增强联农带农能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抓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后续管护、收益分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狠抓中省考核评估、各级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提升巩固衔接工作质量和成效。

(七)坚持不懈抓城市建设,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项目化推进城市更新。按照“保留城市历史风貌、杜绝城市大拆大建、注重城市功能提升”的工作思路,推进公用设施升级和公共服务优化,启动实施北市区集中供暖项目,改造老旧小区40个,新增城市停车位1000个,建成漆水河跨河桥,打通二马路集贤堤交通微循环,全面完成二马路改造升级和利民巷等6条支巷道路“白改黑”,高质量改造提升背街小巷2条,启动川口南大门绿化提升改造、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完成城市道路亮化3公里,让城市持续焕发生机活力,全力打造城市“双修、三疏”样板区。

精细化抓好城市管理。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品质提升行动,全面推行“721”工作法,加强城市清扫保洁、城市公厕管护、公用设施管护、扬尘管控等工作,以城市治理精度提升城市温度。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加快数字城管平台智慧升级,建成智慧停车信息管理平台,解决“停车难、行车堵、乱停车”等城市管理难题,着力提高城市运营管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常态化巩固创建成果。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不断健全长效机制,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群众文明意识,扩大“好人之城·文明王益”品牌的公信力、影响力。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实施王益图书馆提升改造项目,建成一批健康步道、休闲广场,精细化升级广场、道路、河畔和小区绿化带,持续加大健身馆、停车站、充电桩等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区体育运动公园项目,让城市年年都有新气象、新形象。

(八)用心用情抓民生实事,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接续实施惠民工程。坚持“便民利民、量力而行、当年办结”的原则,围绕“一流基础教育、一流医疗卫生、一流公共文化”,集中精力、集聚资源,聚力推进城市改造、乡村振兴、一流教育、科技创新、文化惠民、医疗养老、幸福家园、生态环境、便民服务、基层治理十大惠民工程,努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政府“干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岗位供给,加大担保扶持,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近就业创业工作,安置公益性岗位5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万元,实现稳定就业1000人。紧盯“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目标,实施“云校+”办学模式,在王益中学、市二中开设云校班,链接西安高新一中办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全力保障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全面达标,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实施“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行动,创建省级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区,精细做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区疾控中心改造提升和黄堡卫生院失能失智照护、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能力提升项目,建成开放区全民健身馆,不断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成并运营红旗社区等3个社区食堂,用饭菜的温度温暖老人幸福“食”光。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围绕生态建设做“加法”、污染防治做“减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强道路工地扬尘、臭氧治理、治污降霾等专项整治,确保全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系统推进四水同治,启动实施王益区世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示范项目、河道生态管护及设施修复等项目,持续加强雨污混流管网排查整治,确保新村出区断面水质稳定达到Ш类标准。落实林长制,助力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抓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完成军台岭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九)严守底线抓安全稳定,筑牢高质量发展底板

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切实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严格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围绕“阳有药、病有医、治有序、管有方”,抓实药品保供和病有所医两个关键,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守牢守好安全底线。抓好“十有”镇办、“三有”村(社区)两个建设,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注重防范金融领域风险,严格落实政府重大投资决策制度,严格执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出台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加强平台公司监管,坚决杜绝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和不计成本的举债行为。严格执行政府对外投资有关规定,加强项目闭环管理,坚决杜绝无实质内容的项目支出。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以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目标,深化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攻坚,提升网上信访“四率一同比”,创建省级行政复议示范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优化提升“沉浸式反电信网络诈骗”质效,推进农村中心警务室建设,打造3个“红旗经验”示范点和4个“红色物业”示范点,巩固提升“和为贵”调解室,加大保交楼、农民工工资清欠兑付等工作力度,推进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坚决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各位代表!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以奋斗奋进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勤勉务实的作风,全面落实“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工作部署,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不断汇集王益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强大动能。

坚持以学促政,大力弘扬良好学风,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着力在勤学中练好“内功”,在学习思考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强化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提高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务实勤政,坚定不移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实践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不断增强落实能力和责任意识,敢担当、善作为、查实情,把目标任务量化为一个个投资项目、一项项改革措施、一个个工作抓手,把该做的工作做实,把该办的事情办好,对定下的事,说干就干、干就干成,拿结果说话、用实效交卷,不求近功、不安小就,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既重过程、更重结果。

坚持依法行政,始终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监察、审计、社会、舆论监督,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坚持廉洁从政,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从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一般、保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全力建设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狠抓落实的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锻造过硬本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提振信心、铆足干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走好前行的每一步,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王益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附件:王益区2023年十大惠民工程



王益区2023年十大惠民工程


一、城市改造工程

1.完成城市道路“白改黑”2公里。

2.完成城市亮化3公里、农村亮化5.5公里。

3.高质量改造提升背街小巷2条,建设城市口袋公园1处。

4.拆除金华市场漆水河河堤区域危破旧建筑。

5.打通二马路集贤堤交通微循环,设置潮汐停车位。

二、乡村振兴工程

6.完成李立路维护提升12公里、小河沟至南雷公路改建项目。

7.硬化生产道路2公里。

8.建成王益区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项目、王益区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9.发展新型乡村连锁便利店10家。

10.完成王益南塬供水工程。

三、一流教育工程

11.王益中学、市二中与西安高新一中建立“云校+”,开设云课堂,提升教学水平和中高考质量。

12.投入900余万元,完成红旗街小学、青年路小学等7所学校2.75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改造升级。

四、科技创新工程

13.建成秦创原·铜川王益创新驱动平台。

14.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

五、文化惠民工程

15.建成非遗传习室1个、乡村文化大院5个。

16.建成消防科普教育馆1个。

六、医疗养老工程

17.完成非公有制产权村卫生室公有化改造2个。

18.为全区60岁以上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设立家庭养老床位110张。

七、幸福家园工程

19.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0个。

20.建成并运营红旗社区等3个社区食堂。

21.推进食品安全智慧云平台建设,实现校园、机关、大中型餐饮单位全覆盖。

八、生态环境工程

22.完成雨污管网改造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共卫生厕所5座。

23.完成军台岭村、义兴村、常家河村、李家沟村人居环境提升项目。

24.完成重点区域造林绿化500亩。

九、便民服务工程

25.探索建立医保“综合柜员制”服务模式,实现医保经办“一窗办多事”。

26.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实现企业证照联办事项20个以上,个体工商户证照联办事项10个以上。

27.建立企业社保征缴“统模式”,畅通社保费缴费渠道,优化缴费服务。

十、基层治理工程

28.建成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和标准化社区1个。

29.建成社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8个。

30.建成消防救援站训练塔1座。




网络编辑:高鹏
信息审核: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