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区政府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4-07 16:50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政策解读:一图读懂2022年王益区政府工作报告!

铜川市王益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郝俊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任务完成情况和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各种挑战和严峻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推进“产业年项目年招商年”攻坚行动,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顶住双重风险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顶住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形势严峻双重压力,全力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和10.9%。全力推进王益经开区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煤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科创标准化厂房和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46%,经开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二)实施三大攻坚行动,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聚焦省市“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环境、大抓落实”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产业年”攻坚行动,加快构建“1+3”现代工业、“3+2”现代服务业、“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三大现代产业体系,全年实施建设产业项目53个,涉及投资92.1亿元,同比增长24.7%;大力实施“项目年”攻坚行动,109个区级重点项目建成完工45个,完成投资69亿元,在全市2021年第二次重点项目集中观摩点评活动中,综合排名区县第二;大力实施“招商年”攻坚行动,选派3名副科级干部驻“北上深”招商,精心筹备参加丝博会、京津冀、大湾区等会展招商活动,全年签约项目123个,涉及资金167.6亿元,其中49个合同项目开工45个,开工率91.8%,居全市第一。争取国投资金4.3亿元,创历史新高。

(三)聚力做强产业链条,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装备配套)产业,赛骏专用车、朝日弹簧等项目建成投运,海升装备制造、物流一站式智能制造生产线等链上项目加快推进。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先进陶瓷产业,ECP真空挤压板等项目建成投运,声威4#水泥粉磨系统等工业技改项目建成运营,耀州窑陶瓷发展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火凤凰官窑“印象秦岭”餐具茶具、观唐陶瓷“冠军樽”“百牛樽”亮相十四运。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高标准农田、果畜循环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等7个农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加快推进,全区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大力发展医养康养(现代中医药)产业,建成福居养护院,区中医医院完成门诊楼及康养楼主体建设,文化宫特色步行街建成投运,正大国际、九洲国际完成改造,“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军台岭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依托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引入企业17家,培育中小微企业355户,实现税收6622万元,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小企业数字经济智能财税服务平台分别荣获全市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园、示范平台称号。全年培育“五上”企业18户,工业投资增长20.9%。

(四)倾力推进城市更新,城市面貌大幅改善。全面推进城市“双修”“三疏”,实施城市建设七大工程、城市管理六项行动,先后拆改危破旧建筑30.5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白改黑”3.6公里、道路亮化11.3公里,川瑶公路、李家沟平改立和健康路微循环建成通车,重点交通工程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保障了“绿巨人”动车、合凤高速正式贯通,新增停车位2116个、城市绿地2万平方米。争取中省补助资金3.9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9个,完成20个,打造了育才小区样板工程,形成了老旧小区改造“十条措施”经验,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经验做法被国家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四批)》收录并在全国推广,“红色物业”经验得到省委组织部、省住建厅认可,我区被列为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县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列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试点。

(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专项行动,914户脱贫户、24户“三类人群”得到有效帮扶;投入衔接资金1680万元实施村集体产业项目8个,新建社区工厂8家,培育家庭农场66家、农民合作社5家;完成户厕改造1008座,创建市级美丽宜居村3个、示范样板村8个,军台岭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我区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清淤疏浚河道11.2公里,收集污水排放口283个,铺设雨污管网16公里,新村出区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IV类标准;抓好扬尘、烟尘、粉尘治理,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扎实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累计完成治理恢复面积78.5亩,实施造林绿化1213亩。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汛期隐患治理、灾后重建工作,整治各类隐患83处,转移避险人员402户1059人;积极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化解政府隐性债务2746.7万元。

(六)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审批容缺受理制、审批告知承诺制、“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服务、行政审批点餐服务、帮办代办服务五项措施,新开设“企业开办专区”,企业开办环节由3个压缩至1个,新增市场主体4435户,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百日攻坚”行动11项指标走在全市前列。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新增普惠性贷款投放9.1亿元。落实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组建了区财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供销社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在文明塬村建成了“供销社+村支部+农民合作社”模式试点。加快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4家。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全面推行。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年各类民生支出13.36亿元,同比增长1.62%。十件惠民实事如期完成。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42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073人。王益中学投入使用,建成市三中综合楼、王家河中心幼儿园保教楼,红旗街小学综合楼完成主体建设,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有序推进。建成乡村文化大院10个、有声图书馆5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次,黄堡镇新村、王家河办南雷村被评为2021年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市人民公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我区首部志书《王益区志》编纂出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我区被授予平安陕西建设平安区县,柿树沟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安全生产、信访工作形势持续稳定,全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0.9%和100%,实现了大幅“双下降”,我区被评为2021年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县。

(八)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时刻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党组会议36次,集体研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生态环保、粮食安全等重大事项180余项,我区被命名为全省第二批“基层政务公开示范区”。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停车乱收费等9个领域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强化预算编制和审计监督,“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7%。

各位代表!随着去年各项工作的收官,十届政府五年工作也划上了句号。这五年,全区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追梦、接续奋斗,“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高点起步,王益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坚持追赶超越,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69个,完成投资近30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4%。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6%、11.7%,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中由2017年的第22位上升到第15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荣获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区”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持提档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把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主阵地,建成工业项目199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金茂大厦、九洲国际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达到44.4%。“孟家原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秦人村落桃产业特色小镇被列入省级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镇,塬畔村、孟姜塬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更加美丽。原貌重建了工人文化宫,改造提升了人民公园、体育场,累计拆改危破旧建筑67万平方米,全区所有村组主巷道路实现硬化、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基本实现全覆盖。黄堡镇被评为国家卫生镇,光明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军台岭村、孟姜塬村、川口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我区先后荣获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区、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先进区等称号,与全市一道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扎实推进铁腕治霾“七项行动”和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实施“煤改气”“煤改电”1.5万余户,重点区域造林绿化1.3万亩,完成漆水河、王家河全流域治理和史家河等8条支毛沟生态修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5年位居全市前列,荣获第二批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区和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享,民生事业全面发展。连续4年实施惠民实事,累计完成131项。2017年以来民生支出累计60亿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和9.6%,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在册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空壳村实现全清零。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创建成全省首批、全市首个省级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一心多点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模式在全省推广。

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治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成全市首家“智慧云”社区警务室,26个行政村“和为贵”调解室实现全覆盖,荣获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区,红旗街街道党委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黄堡镇新村、王家河办南雷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深入开展双拥共建,第七次荣获陕西省双拥模范区称号。柿树沟社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全区五年来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效能建设不断加强。在全省率先发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白皮书》,证照分离实现既准入又准营,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等教育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以案促改,政府工作效能不断提升。“三公”经费年均下降7.4%。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王益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王益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快,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首位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经开区承载能力还不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靠;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力度不大,新型消费业态还未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特色品牌优势还不明显;城市公共服务整体水平还不高;对标“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干部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建设现代化新王益的起步期,是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聚链成群”的攻坚期,是提升开放格局、全力改革创新、加快市域现代化治理的关键期,严峻的困难挑战与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存,但机遇总体大于挑战。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势,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坚定发展信心、鼓足工作干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开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抓住用好区域发展新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坚持“135”发展思路,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王益这一目标,坚定不移把“产业强区”作为主攻方向,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聚力建设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体系,促进共同富裕,为奋力建设“五新王益”“益”起奋斗。

主要目标是:全面实现王益“十四五”规划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围绕“135”目标,聚力建设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实现由初级原料加工向新兴中高端工业制造转型;聚力建设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聚力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要素向园区聚集、向龙头企业流动,实现农业产业品牌化、高效化;大力实施产业转型提质、城市更新提气、生态环境提效、乡村振兴提速、公共服务提升五项发展工程,力争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赶超全省平均水平,奋力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高标准城乡融合、高水平生态宜居、高品质幸福生活、高效能社会治理新王益。

为确保上述目标顺利实现,今后五年我们将牢记使命、聚力攻坚、奋发作为,用心用情用力答好王益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时代答卷。

一是必须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人民至上,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创新社会治理,让全区群众每年都有新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必须坚定信心,把发展重任牢牢扛在肩上。要身在王益,心在王益,坚定对王益发展的信心,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推动王益高质量转型发展重任牢牢扛在肩上,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大众创业、扩大群众就业,着力聚集人气、吸附人流,全力稳固王益产业兴盛、人气兴旺的良好局面。

三是必须紧盯目标,以有效的方式和过硬的作风抓落实。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增强历史担当和精神主动,强化闭环思维和斗争精神,大力倡导“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价值导向,统筹责任落实、干部力量、改进作风,敢为人先、苦干实干、一抓到底,确保定一事干一事成一事。

四是必须守住底线,把防范风险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要强化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斗争、精准施策,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工作,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我们要砥砺奋进、实干担当,以只争朝夕、久久为功的精神,合力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奋力跑出王益全面转型加速度。

三、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也是站在新起点全面推动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一年。中央将召开党的二十大,需要全国上下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同时提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此外,新冠疫情防控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我们将面临防疫情、保平安、稳经济等多线作战的严峻局面,这给我们做好今年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我们要保持定力,加压发力,将“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底线思维”四条工作原则贯穿全年工作始终,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135”发展思路,以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样板区”为总方向,突出“主城区、经开区、黄堡镇区、孟姜塬景区”四大区域协同发力,用好“重点产业链长制、创新驱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数字赋能”五项举措,加快建设“绿色(新型)建材先进陶瓷集聚区、高端装备制造联动区、城市‘双修’‘三疏’样板区、医养康养先行区”,大力实施“产业年项目年招商年”纵深推进行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接续办好惠民实事,奋力推动区域经济争先进位、高质量转型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和10%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落实重点产业“链长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1+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着力构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开工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精密制造产业新城暨航天振邦精密制造产业园,加快推进兽药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自动化生产线、科辉智能锁芯研发基地建设等项目,启动实施王家河食品产业园项目。着力构建新型建材先进陶瓷产业链,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生产线和年产200万吨高钙辅材生产线项目,启动建设新川沟绿色矿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和黄堡安村绿色建材产业园,落地建设康丽达耐高温工业日用陶瓷等项目。着力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依托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引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易华财税数据平台运营中心、益民云仓等项目建设,拓展数字经济深度和广度。力争工业投资增长8%以上。

打造“3+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全力构建以文化宫“百亿商圈核心区”为中心的“一心一城两翼四街区”商贸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细化方案布局,集中培育建设一批集聚效应显著、运营规范的特色专业街区,推动商贸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智慧物流产业,加快生鲜冷链配送基地暨连锁直营店、润果居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西北智能物流仓储设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建成渭北智慧物流产业园、晟益冷链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启动王益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实施火凤凰民宿改扩建项目和军台岭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加快黄堡镇影剧院改造提升工程。发展医养康养产业,加快建设区康养中心、智慧养老产业园项目。加快发展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改造提升青年路社区、建乐社区,打造光明社区、建工路社区社工服务点。

打造“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黄堡、塬畔、秦安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海升、陕果等知名企业,积极引进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加快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着力构建“3+X”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铜川市扶贫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华能黄堡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等项目,建成苹果融合示范园、果畜循环绿色农业产业园、农业设施装备提升项目。

聚焦产业大抓项目建设。坚持常态化谋划项目,抢抓国家和省、市稳增长各项政策机遇,滚动谋划、联动成链,充实项目库,争进“大盘子”。坚持全要素保障项目,让服务围绕项目转、要素围绕项目走,优化土地供给,破解融资难题,打牢项目建设前期基础。坚持大力度推进项目,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健全项目包抓机制,在项目进度、资金支付、形象效果等方面形成闭环,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推进、快运营。全年谋划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0个以上,省级重点项目不少于2个,完成年度投资70亿元以上;争取国投项目资金4亿元以上。培育“五上”企业30户以上。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眼共同富裕,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突出“三落实一巩固”重点,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施常家河村200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等5个产业项目,建成农民科技培训实训基地,抓好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让脱贫群众稳定致富。

全面保障粮食安全。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做好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期运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健全完善粮食购销各环节规章制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万吨以上。

深化农业融合创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规范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打造三产融合示范村2个。稳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大力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提升20个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完成3个行政村供水提升工程,硬化道路12.5公里,实现市政供水管网延伸全覆盖。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突出抓好“八清一改”,深入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范运行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处理中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三)聚焦四大承载平台,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加快主城区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拆危旧增新绿,打通河岸线,实施微循环,持续抓好交通疏堵保畅、城市便民停车、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启动漆水河跨河桥主体建设,实施二马路王益段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建成体育场地下车库项目,新增停车场6处、停车位800个,改造提升史家河、集贤堤、民乐堤等道路3公里;拆改危破旧建筑5.5万平方米以上;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9个,完成改造35个,改善5786户群众居住条件;开建一马路城市照明节能改造工程,完成城乡道路亮化3公里;启动利民巷至军分区沿街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每年都有新发展、新变化。

加快经开区建设。着力提升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成果,突出基础先行、项目带动、产业聚链,突出龙头企业牵引、打造优质产业生态,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7个,年度投资不低于14亿元。推进采煤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道路提升改造、经开区展示中心建设等7个基础设施项目和“四新”标准化厂房、桥梁装配式建材生产线等10个产业项目,支持赛骏专用车、朝日弹簧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工业投资增长8.5%,完成招商引资30亿元以上。加快编制铜川北站高铁新城片区规划方案,启动高铁新城建设;全力做好西延高铁项目土地征迁和环境保障工作,持续提升经开区承载力。

加快黄堡镇区建设。完善新镇区配套服务设施,加快移民搬迁安置房、公租房、廉租房摇号分配入住工作,提高群众入住率。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全力支持耀州窑文化基地转型发展,开工建设年产8000万块新型环保免烧陶砖、移动造桥机及钢桥加工等项目,建成高端微型精密电磁阀生产线、龙沽源环保建材生产线等项目,着力做大做优镇域经济总量和质量。

加快孟姜塬景区改造提升。以创建高A景区为抓手,以“提升品质、丰富内涵、聚集人气”为目标,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开发游娱项目,创新消费业态,打响文化品牌,引入景区管理职业经理人,多维度推动景区提档升级,进一步增强景区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树立投行思维,突出首位产业,强化“亩均效益”,创新招商方式,点对点开展精准招商,精心筹备参与“长三角”“大湾区”等会展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80亿元以上,签约合同类项目40个以上,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70亿元以上。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抢抓2022年“科技政策落实年”重大机遇,扎实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打造王益创新驱动总平台、创业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扎实落实“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全面梳理全区规上企业数据,加快连接铜川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着力培育新经济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积极创建陕西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加快启动数字政府和数字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深化“双百双千”工程,落实普惠金融、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纾解区域经济运行堵点,畅通区域经济内外循环,推动市场主体量质双升、实体经济做优做强。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提升土地等要素利用效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区属国有企业统一监管,区级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抓好民生领域“小切口”改革集成推广,持续深化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扎实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推动新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深化“三无”创建与平安王益建设,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统计监督体系。

(五)不断强化污染防治,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打好蓝天保卫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措施,抓好扬尘、烟尘、粉尘治理,有效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使用,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指标任务,让王益的天更蓝。

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排查整治,启动实施陕西省世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王益区项目,加快推进漆水河水质提升工程、王家河沿河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4公里,确保出区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让王益的水更清。

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整治,提升固体废物监管处置水平,开展露天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实施军台岭露天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让王益的地更绿。

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制体系,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国土绿化、生态保护、灾害防控、林业改革、监测监管等重点工作,完成造林绿化1000亩、抚育管护600亩,让王益的山更美。

(六)紧盯共同富裕目标,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实施十大惠民工程。聚焦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城市改造、交通保畅、教育提质、养老托育、文体惠民、乡村振兴、生态改善、政务便民、社会治理、幸福家园十大惠民工程,精心组织安排,确定完成时限,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实施高质量创业就业扶持计划,精准落实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等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坚决治理欠薪顽疾,建成社区工厂4家,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800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万元,实现稳定就业1500人。

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启动王益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工作,改扩建中小学5所,建成红旗街小学综合楼。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建成1个非遗传习室、5个乡村文化大院,开展图书流动下乡服务和文艺演出活动100场。加快推进体育场片区改造二期工程,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实施健康王益行动,启动区疾控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新设运营1所疫情防控标准化隔离场所,建成区中医院可转换病区,用好智慧防疫、数字防疫手段,提升公共卫生防疫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慈善幸福家园老年大学项目,建成示范性医养结合机构1所、普惠性托育服务中心1所,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个,新增医养结合机构2家。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双拥工作成果。创建全省婚俗改革试验区。

加快平安王益建设。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城镇燃气、用能用电等重点领域隐患治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借鉴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动态感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注重防范金融领域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存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广“红旗范式”“和为贵”调解室等经验做法,扎实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创新年”活动,启动“八五”普法,建成12个社区智慧云警务室,全力维护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建设学习型政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良好学风,干一行精一行,管一行钻一行,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是建设效能型政府。强化“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落实区委“十要十不要”要求,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从领导干部做起,以上率下、知重负重,紧盯目标、压茬推进,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以早干快干赢得发展先机、以实干大干夯实发展根基、以务实担当破解发展难题。

三是建设创新型政府。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瞄准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领域关键问题,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持续提升干事创业能力和水平。

四是建设法治型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区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接受群众监督,提升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五是建设廉洁型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持之以恒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民生领域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是我们的“大作业本”,是我们对全区人民的庄重承诺。一分承诺,九分落实。唯有实干才能把蓝图变为现实,唯有奋斗才能把愿景变为实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答好王益高质量转型发展时代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1.王益区2022年十大惠民工程

2.名词解释


附件1

王益区2022年十大惠民工程


1.城市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一马路城市照明节能改造工程,完成永乐堤、光明东巷、永祥堤、利民巷等道路亮化3公里;开工建设利民巷至军分区沿街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改造提升1.3万平方米。

2.交通保畅工程。完成史家河路、集贤堤、中心堤等城市道路改造提升3公里;完成漆水河跨河桥主体建设,建成外贸巷道路微循环,建成二厂巷、铜运司大修厂等停车场6处,新增停车位800个;取消二马路道路两侧停车位,改为潮汐车位。

3.教育提质工程。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和王益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建成红旗街小学综合楼。

4.养老托育工程。实施慈善幸福家园老年大学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区中心敬老院达到省级“四星级”敬老院标准;建设王益区智慧养老产业园、王益区康养中心;建成示范性医养结合机构1所,新增医养结合机构2家,新增养老护理床位210张;建成全区普惠性托育服务中心1所,新增托位60个。

5.文体惠民工程。建设铜川军台岭文化旅游项目;推进体育场片区加快改造,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建成5个乡村文化大院,开展图书流动下乡服务和文艺演出活动100场。

6.乡村振兴工程。完成农村供水提升改造3处,硬化生产道路4公里;改造常家河组、墙下塬村等通村道路8.5公里;建成王益区农民科技培训实训基地;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户。

7.生态改善工程。实施利民路、育才路、中兴堤等雨污分流管网改造4公里;实施军台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完成矿务局工程处滑坡治理项目。

8.政务便民工程。推广秦务员APP应用,服务事项达到200项以上;新增政务服务自助查询机、税务自助终端4台,完善政务大厅好差评系统。

9.社会治理工程。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建成红旗社区、小街社区等12个社区智慧云警务室;全面上线使用调解仲裁管理服务平台,劳动调解仲裁结案率达到90%以上。

10.幸福家园工程。改造完成新川厂部家属区、翠溪社区西片区等老旧小区35个,改善5786户群众居住条件;推广“红旗范式”,改造提升青年路社区、建乐社区;打造光明社区、建工路社区社工服务点;打造川口社区、育才社区等红色物业示范点6个。


附件2

名  词  解  释


1.城市“双修”“三疏”: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交通疏解、建筑疏密、产业梳理。

2.“135”发展思路:“1”即全面建设现代化新王益这一目标。“3”即聚力建设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体系。“5”即大力实施“五项工程”:一是产业提质发展工程;二是城市提升发展工程;三是生态环境发展工程;四是乡村振兴发展工程;五是公共服务发展工程。

3.“1+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绿色建材传统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先进陶瓷、数字经济三大新兴产业。

4.“3+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高端商贸、智慧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传统服务业+医养康养、社区家庭服务两大成长型服务业。

5.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6.三落实一巩固:三落实,即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一巩固,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7.四新:新材料、新科技、新工艺、新技术。

8.“三无”创建:“无黑无恶无乱”镇(街道)创建。

9.八项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10.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网络编辑:高鹏
信息审核: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