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王益街道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来源:王益街道办事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6-11 10:27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王益办发202520

 

铜川市王益区王益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王益街道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新城社区街道各办公室(中心)

为了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部署依据区政府办《铜川市王益区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精神结合街道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王益街道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落实

 

 

 

                    铜川市王益区王益街道办事处

                     2025年6月10日

 

王益街道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铜川市王益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等法规,结合我办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特征及2025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防治原则和防治目标

1)指导思想

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坚持以突发性、群发性和影响持久的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预防、避让和应急治理,强化社会防灾意识,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促进全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富裕、宜居、绿色、人文、和谐”王益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障。

2)防治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统筹规划、综合防治、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明确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到办事处组织领导,各办公室、中心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3)防治目标

1.进一步查清我办地质灾害隐患现状,建立所有隐患点数据库,并设立明显的警示牌。

2.继续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严格落实监测责任。

3.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提高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警水平。

4.加强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工作,使较为严重的灾害点通过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彻底消除灾害隐患。

5.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

6.各村(社区)、各办站所要认真做好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控制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坚决杜绝人为引发新的灾害隐患,最大限度地减轻因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我区地处沟谷川道,地域狭窄,居民房屋多集中于漆水河两岸的阶地和支毛沟中。城市建设向斜坡发展,开挖坡脚现象非常普遍,在高陡边坡、石砌护坡和陡崖等处,多形成滑坡和崩塌隐患,根据我办实际,2025年列入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处(见附件1),其中滑坡2崩塌2处、地面裂缝1处、地面塌陷1处。受威胁的群众66216人。地质灾害分布于漆水河两岸的阶地、支毛沟及沟、塬接壤的高陡边坡地带、采煤沉陷区、公路沿线等,主要灾害点分布于川口村、军台岭村、王益村、义兴村、十里铺村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重点防治点和重点防范期

1)重点防治区域

市区漆水河两岸削坡建房形成的高陡黄土边坡和护坡,各支毛沟高陡直立的黄土危岩体;桃园煤矿采空沉陷区;矿山企业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区域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

我办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点多、面广,以滑坡为主,突发性强。不仅汛期灾害多,而且常年都有可能发生局部黄土崩塌灾害,多年来实践证明,列入方案的灾害点的灾害时有发生,未列入方案的突发性灾害发生率极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监测列入方案的灾害点,更要监测灾害点附近区域和已经搬迁的地质灾害点及附近区域。

2)重点防治点

列入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威胁50人以上的2处重大灾害点均属重点防治点。

3)重点防范期

初春季因冻融作用,黄土热胀冷缩,极易诱发滑塌、崩塌等地质灾害;5—9月是暴雨、连阴雨多发季节,是地质灾害的重要防范期。

四、编制应急预案与应急物资准备

1)编制防、抢、撤预案

各村(社区)对有威胁对象的,一律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6月15日前完成防、抢、撤预案编制,确定并公布地质灾害监控责任人、预警信号、人员财产撤离路线、安置地点等重要内容。

2)加强应急避险演练

街道办全年组织开展3-10次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将演练方案、脚本、视频、照片等上报区防滑办、区应急局。

3)做好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准备

街道应急抢险小分队做好人员汛期战备,街道平安建设与应急管理办公室做好备足救灾物资。

4)加强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处理

对发生灾情的地质灾害点,将邀请国土资源王益分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发生的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处理措施;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完善群测群防网络,落实监测责任

街道办继续完善群测群防网络,落实辖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每个灾害点落实1名包点领导,2名监测人员,全办共落实监测人员12名。各监测人员要认真负责定时观察,认真记录,掌握灾害体宏观、微观变化。街道办及各村(社区)要认真做好宣传和相关培训工作,利用广播、VCD宣传片、讲座、挂图等方法积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减灾避灾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避灾意识,使其自觉对其居住环境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处置。

2)建立灾害排查制度,及时排除灾害隐患

汛前,街道办将督促指导各村(社区)对各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摸清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年度方案和采取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汛中,各村(社区)要每月对辖区地质灾害点全面排查一次,重点地质灾害点排查每月不少于两次,注意各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特别是雨期,要加强检查和群众撤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汛后,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核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检查、排查和核查要有记录。

3)及时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

各村(社区)要及时将《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发到灾害隐患点群众手中,并报街道办备案。让群众将明白卡贴于家中明显位置,使群众真正了解灾害隐患的严重性,明白险情处置措施,撤离路线和地点,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4)加强监测,遏制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各村(社区)要依法加大检查力度,及时制止诱发地质灾害的不规范建设行为。对已建工程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主体责任单位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治理。

5)加大地质灾害点搬迁避让力度

街道办要按照与区政府签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工作。同时扎实做好搬迁群众思想工作,注重化解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把这一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惠民利民工程做好做实。

6)加强值班,保证信息畅通

街道办值班室和各村(社区)主汛期要实行24小时防滑值班。值班人员要态度端正、用语文明、遇事沉着冷静,及时妥善处理;要坚守岗位,电话不得转移,遇重要信息或发生灾情,应按照《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的规定上报。正常工作日时间:党政办白天电话0919-2158342、值班电话晚上(传真)0919-2158659。法定节假日时间:值班电话晚上(传真)0919-2158659。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重在抓早、抓细、抓实,各村(社区)、各相关办公室、中心要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理念、更实的举措,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促进我办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编辑:吴琼琼
信息审核:吴琼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