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扶贫网”王家河街道上线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王家河街道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05 19:50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中国社会扶贫网”(http://www.zgshfp.com.cn/)是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唯一的社会扶贫网络平台。该网依托国家建档立卡大数据资源,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模式,构建爱心帮扶、电商扶贫、扶贫众筹、扶贫展示、扶贫榜样五大功能平台,搭建链接贫困人口和社会爱心帮扶力量的网络服务平台。按照全省“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精神及市、区扶贫局方案要求,现就“中国社会扶贫网”在我街道上线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有效搭建帮扶需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提高社会扶贫精准度和公信力。将街道驻村“四支队伍”及联户干部信息全面整合入网、将街道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全部整合入网、将参与社会扶贫的相关部门的资源全部整合入网。在此基础上,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人士依托该往平台开展社会扶贫;各部门齐动员,上下线同推进,将建档立卡贫困户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将真实可靠的需求信息报送到“中国社会扶贫网”。

二、主要任务及进度安排

(一)制定方案。(12月10日前)

各村结合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任务、组织领导、人员配备和后勤保障措施等。

(二)建立信息管理员队伍。(12月中旬前)

街道确定3名信息管理员,各村各确定1名信息管理员,要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员要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手机APP操作,信息管理员工作变动应及时安排新任人员接替。村级信息员主要负责核实并发布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要得到帮扶的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街道信息管理员主要负责排查、审核村级信息员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检查扶贫信息落实执行情况。

(三)开展业务培训(12月底前完成)

街道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各村信息管理员、贫困户等人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

(四)组织人员注册(12月底前完成)

积极开展街道信息管理员、参与扶贫帮扶的干部、街道扶贫干部和村支书、主任等人员中国扶贫网APP的注册工作。第一步要尽快完成信息管理员注册,注册后省级运营管理部门将给予信息管理员权限。

(五)组建“四支队伍”(12月底前完成)

组建扶贫志愿者队伍:各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各级联户干部、社会扶贫部门干部等注册成为扶贫志愿者。

(六)需求信息的发布(12月下旬开始)

各村信息管理员按照权限,负责采集、核实、发布贫困户、贫困村需求信息。采集的信息需贫困户本人申请,信息员要认真核实,确保信息质量后发布。

(七)组织需求对接(12月上旬开始)

将各界扶贫力量参与贫困对接需求,将线上和线下扶贫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街道成立由街道党委书记刘平任第一组长、街道办主任袁林任组长的“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扶贫办。

(二)建立组织架构。按照“省市设办、县设管理中心、乡镇设服务站、村设信息点”的模式,建立高效运行组织架构,形成“省市统筹指导、县区组织实施、乡镇检查落实,村级采集发布”的五级运行模式,逐级明确职责,层层压实责任。

(三)保障人员经费。街道、村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信息管理员队伍,调配的人员力量要能满足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的需求,架起帮扶力量与贫困户之间的桥梁。区级部门对信息管理员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为每村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为村级信息管理员适当补贴交通费和通讯流量费。

(四)完善考核激励。根据区扶贫局安排,我办将把“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纳入脱贫攻坚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抓落实,级级出成效。同时,区级相关部门对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各界爱心人士贡献突出的,分别优先给予产业政策上的支持、政治荣誉、税收优惠等,以充分调动和激励他们参与帮扶的热情。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迅速推进。根据区扶贫局的安排,我办将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形成贫困信息、帮扶成效、基层满意、工作创新等方面的社会扶贫大数据平台,提高街道社会扶贫成效。下一步重点采用社会扶贫网系统大数据对各村社会扶贫工作成效考核评估,各村要在12月15前向街道扶贫办报告推进情况。

(二)加强培训,科学管理。街道积极通过远程培训、线下培训等模式开展培训工作,实时为村级管理员解决推广工作中的问题。严格把握信息管理员的筛选标准,加强管理,确保所发布的需求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不符合要求、工作不认真的信息管理员要及时撤换。规定村级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三全”工作职责,对所在村贫困户注册全覆盖,对贫困户掌握操作方法全指导,对贫困户获得对接的项目负全责。

(三)聚焦众筹,主动对接。街道建立信息服务站、捐助站,逐步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注册全覆盖,要注意提高需求信息发布的质量,多方力量联合,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创新帮扶形式,实现一户一需求的成功对接,形成社会扶贫“区域大格局”。在众筹主题、内容包装和展现形式上大胆创新,提高对接成功率。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街道、各村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宣传,营造各种扶贫力量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要动员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干部下载“社会扶贫”手机应用APP,通过微信等方式转发报送“中国社会扶贫网”帮扶成效。提高“中国社会扶贫网”的社会知晓率以提高供求对接率,影响更多爱心人士主动参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积极主动脱贫。

(五)整合资源,聚焦脱贫。以社会扶贫网为平台,协调各类社会帮扶资金和物资精准对接帮扶需求,努力提高社会扶贫精准度,实现社会帮扶在社会扶贫网上全程留痕。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梳理共性需求,挖掘扶贫项目。充分发挥政策宣传优势,应用好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渠道资源,开展全方位传播,动员、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运用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广泛参与社会扶贫工作。

各村12月底前完成信息管理员(联络员)选拔确定工作将名单上报至街道扶贫办。


附件:1.中国社会扶贫网APP下载指南 (略)

      2.“中国社会扶贫网”管理员信息登记表 (略)

      3.区级部门干部职工及社会组织注册中国社会扶贫 (略)

网登记表


网络编辑:王肖庆
信息审核:党长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