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委员会
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七一路街道2025年防御洪水方案的
通 知
各社区:
现将《七一路街道2025年防御洪水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委员会
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办事处
2025年5月5日
七一路街道2025年防御洪水方案
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办事处
二〇二五年五月
1总则
为认真做好辖区河道洪水防范、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促进街道抗洪抢险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辖区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防洪抗旱应急预案》《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铜川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铜川市防汛应急预案》《铜川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铜川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
本预案适用于由暴雨洪水、山洪爆发等对城市范围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各类洪水灾害事件的应对、防御和处置工作。
(1)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坚持统一指挥、科学防御;
(3)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
(4)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2.1自然地理
七一路街道位于铜川市王益区中心地段,总面积2.2平方公里。区域内沟壑交错,支毛沟、巷、山峦纵横,周围交通便利。
2.2河流水系
辖区内流经的漆水河为渭河水系石川河一级支流,在七一路街道办辖区内流长2公里,其他支流为大同沟河道,流域面积较小,但沟道较陡,汇流较快,对防洪有一定的影响。
王益区地处渭北旱塬,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雨量较多、温度偏低、地区差异明显,灾害比较频繁,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5%。
七一路街道位于铜川市王益区中心地段,总面积2.2平方公里。辖云梦堤、大同路、建乐三个社区,现有人口17402人。驻区单位39家,居民小区79个,其中心河湾小区属全区最大、人口最为密集,共有1313户,4130人。辖区内有学校6所,医院3家。
特定的辖区地理环境和多变的气候导致在汛期暴雨洪水灾害多发,以7、8月为甚,呈现突发性强、分布不均、历时短、强度大等特点。
山洪按成因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和冰川山洪等,我辖区一般遭遇的是夏秋季暴雨山洪,在局地暴雨的影响下,山洪灾害便会频频来袭。
辖区城市防御洪水方案保护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重点保护范围为建成区,保护对象为漆水河沿河企事业单位居民。
街道防御洪水任务由街道防汛指挥机构(与山洪灾害组织机构相同)负责,承担领导和组织灾害防御工作,街道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如下;
指 挥 长:王 晶 街道党委书记
颜 恒 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指挥长:张 华 街道党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成 员: 李 涛 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周 斌 街道党委副书记
周军生 街道党委委员、七一派出所所长
周亚妮 街道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李晓军 街道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王鹏飞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李 帆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司振江 街道综合执法队队长
张 永 街道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边 萌 街道财政所所长
杨玉山 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史 彦 街道安全生产和消防办公室主任
卢康飞 街道云梦堤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李文龙 街道大同路社区党委副书记
郭金龙 街道建乐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预案相关工作,以上人员如有工作变动,由接替其职务的同志担任,不再另行发文。
3.2领导小组职责
指挥长:领导指挥街道防御洪水工作,确保街道防洪安全。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做好街道防御洪水与调度指挥工作。
办公室主任:协助指挥长做好堤防渡汛安全,完成汛情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收集报告和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工作。
各社区负责落实街道防御洪水工作任务,承担辖区洪水汛情监测研判,协调指导辖区内防御洪水调度工作。配合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做好本区域河流巡查管护、水情观测、灾情上报工作及抢险救援、人员撤离等技术支撑工作。
各成员单位应加强观测监测及水情分析预警,及时报告河流水情信息,发生中洪水及以上洪水要加密观测。负责堤防水工程隐患排查和除险加固工作,发现险情应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按照不同量级洪水以及对社会经济、群众生活生产的影响程度,预警级别由轻到重划分为四级:即Ⅳ级预警(预警流量)、Ⅲ级预警(警戒流量)、Ⅱ级预警(保证流量)、Ⅰ级预警(超标准洪水),预警标志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见表4.2-1)。
表4.2-1 河流洪水预警级别及预警标志
预警条件 预警级别 |
漆水河 |
预警标志 |
Ⅳ级预警 |
川口流量≥200m³/s |
蓝色 |
Ⅲ级预警 |
川口流量≥370m³/s |
黄色 |
Ⅱ级预警 |
川口流量≥520m³/s |
橙色 |
Ⅰ级预警 |
川口流量≥620m³/s |
红色 |
山洪主要由暴雨形成,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是其突出特征。目前一般采用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四级)和实时动态预警相结合方式进行预报预警,主要基于临界阈值可划分为“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两级。各社区要依据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及动态预警指标向辖区内山洪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实时向危险区群众预警。要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完善山洪灾害预警发布机制,明确预警发布范围、预警对象,畅通预警发布渠道,及时将预警提示信息发送至相关单位人员。
思想准备:加强防汛抗洪工作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洪涝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的思想准备。
预案准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并结合实际编制详细具体的城市防御洪水实施方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组织演练。要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修编和完善,预案要增强科学性、操作性,实用性,切实将防洪、抢险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通信准备: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保持防汛通信完好和畅通。健全水文、山洪灾害测报站网,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
防汛检查:认真进行汛前及汛中防汛检查,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时整改。
漆水河洪水及辖区山洪灾害预警发布与解除由领导小组决定,启动相应预案。当可能发生重大灾害时,领导小组按照分析预测汛情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按规定提请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相应预案,落实防汛抢险措施,各小组接到指令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予以确认。随时关注预警信息和预警标志的发布,通过手机短信平台、信息网络、电子显示屏、警报器等多元化方式,向广大民众发布。
洪水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或汛情得到缓解时,领导小组下达指令,宣告结束或降低预警级别。接到预警结束或降低预警级别命令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予以确认。
当降雨强度达到山洪灾害“准备转移”标准时,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发出预警预报信息,并及时报告指挥长,提请宣布山洪灾害防御进入准备转移状态。
当降雨强度达到山洪灾害“立即转移”标准时,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发出预警预报信息,并及时报告指挥长,提请宣布山洪灾害防御进入立即转移状态。
5.1组织保障
辖区城市洪水防御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领导小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城市防御洪水工作组、专家组工作机制。
按照“统一管理、分级分部门储备”的原则,落实品种齐全、数量充足的防汛抢险物资,要根据防汛重点部位的分布,“做到现场储备,就近储备,确保防汛抢险急用”。当储备物资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请求调拨防汛抢险物资。防汛抢险物资储备要做到品种、数量、库房、保管人员、联系电话“五落实”。
要保障汛期防汛信息在任何情况下优先畅通,保障水情、汛情、灾情信息及时传递。
各社区应积极开展城市防御洪水责任人培训,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至少开展培训一次。每年应结合实际定期或不定期有针对性的精心组织开展城市防御洪水抢险演练,以检验预案可操作性,增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本预案由街道办负责管理解释,一般每隔2-3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并向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区水务局做好备案工作。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