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委员会
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办事处
七一辖区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各社区:
现将《七一辖区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委员会
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办事处
2025年5月10日
七一地区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做好七一街道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铜川市王益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等法规,结合辖区实际,现制定七一辖区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以及“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突出汛期突发性、多发性和群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依靠群测群防为手段,做到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扎扎实实做好今年汛期准备工作。
二、组织机构
街道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指挥机构负责、承担领导和组织防御工作,街道主管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如下;
指挥长: 王 晶 街道党委书记
颜 恒 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指挥长:李 涛 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成 员: 周 斌 街道党委副书记
周军生 街道党委委员、七一派出所所长
周亚妮 街道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李晓军 街道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张 华 街道党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王鹏飞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李 帆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司振江 街道综合执法队队长
张 永 街道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边 萌 街道财政所所长
杨玉山 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史 彦 街道安全生产和消防办公室主任
卢康飞 街道云梦堤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李文龙 街道大同路社区党委副书记
郭金龙 街道建乐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预案相关工作,如有人员变动另行通知。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和重点防范期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七一街道地处市区中心地带,依山傍河,沟壑纵横,地域狭窄,居民居住多集中于漆水河两岸和支毛沟中,现有的排洪、行洪能力差,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辖区目前在册地质灾害点8个,当前防治工作依然十分严峻。
(二)重点防治区域
辖区云梦堤社区8个地质灾害威胁区域,大同路社区大同沟沿线支毛沟区域,建乐社区虎头山拆迁区域及后山石窑洞、砖窑洞区域。
(三)重点防范期
(1)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10月,高峰时段为6月至8月。
(2)冻融作用引发的崩塌、滑坡,重点防范期为本年12月至次年4月。
(3)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应当全年防范。
四、防治任务
(一)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各社区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明确在册隐患点的防治责任人和监测员,发放“两卡一预案”、监测记录本以及报警器材,完善群测群防隐患点各类信息,更新群测群防隐患点的标识牌、警示牌等,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责任人和监测人严格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强降雨期间加密巡查次数,一旦出现险情迹象,要按照《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果断组织人员撤离,并加强撤离人员管控,避免人员伤亡。
(二)开展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各社区要对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和极高、高风险区,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对确认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进行管控。
(三)强化监测预警预报。接到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预警时,各办站、各社区要强化信息共享,坚持会商研判,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及时处置预警信息,组织开展现场核查,发现灾险情征兆时,要及时果断撤离人员。
(四)规范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严格落实《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损害、谁治理”原则,严把关口,强化重点工程和自建房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切实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同时”制度,依法依规加强对各类工程在建设和运营管理期间的监督检查,落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管控,全力避免因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
(五)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一是认真落实风险隐患日常防控四个扎实;即扎实排查隐患、扎实监测预警、扎实宣传教育、扎实演练提升。二是战时管控四个强化;即强化指挥调度、强化隐患管控、强化应急处置、强化信息报送。三是源头管控四个严格;即严格规划审批、严格工程监管、严格生态保护、严格责任追究;四是落实四项保障措施;即组织保障、技术保障、物资保障、制度保障。切实提高辖区地质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压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责任。
五、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办站、各社区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和防灾人员直接责任,全力构建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强化部门联动。一是根据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水务、气象等部门的预警联动信息,紧盯雨情水情变化,及时研判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开展短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和中长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二是要加强联动,对重点区域开展排查巡查,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三是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三)做好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在地质灾害培训、应急避险演练、应急技术支撑等方面的作用,落实“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
(四)加强值班值守。街道办、各社区主汛期实行24小时领导在岗值班制度。如遇发生灾险情,依照《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的规定上报,确保信息畅通。
六、工作要求
(一)各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领导机构、值班安排、物资储备、抢险队等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七一街道办事处备案。
(二)街道办将采取不定期对各单位防汛工作及值班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对有物资储备、抢险队、医疗救护队组建任务的单位和被列为防汛防滑重点单位将逐一检查,严格落实责任。
(三)服从指挥,统一调动,严肃汛期工作纪律。在主汛期期间,辖区各单位要服从街道办的统一指挥和调动,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对不服从指挥和调动,各自为政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及个人,将依照国家《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单位主要领导及责任人责任。
(四)各社区要将自查以及重点隐患治理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七一路街道办事处。
(五)七一地区“三防”工作总值班电话:289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