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区统计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14 10:41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王益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园区引领、统筹城乡、经营城市”四大战略,着力打造“一轴两园”三大经济板块,全力抓好“五大发展提升工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年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全区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3.88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0.0%,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39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28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为1.44:45.77:52.79。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420元,同比增长2.1%。

2015年三次产业构成(亿元、%)

(2010 — 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速图)


全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5.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4.13%。较去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2010— 2015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及增速图)


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2%,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六升一平一降”:食品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1.3%、衣着涨2.3%、烟酒及用品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2.0%,居住涨幅与上年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8.6%,降幅较上年扩大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下降5%,降幅较上年扩大3个百分点。


(2015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分类名称

上年价格=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2

1、食品

101.6

其中:粮食

103.4

2、烟酒及用品

100.8

3、衣着

102.3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3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3

6、交通和通信

99.6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0

8、居住

100.0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全区共有村委会39个,村民小组133个,乡村户籍总户数11002户,乡村户籍总人口35244人,年末常用耕地面积59813亩,按照乡村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1.7亩。2015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5.0%。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0559吨,增长5.94%,实现“十二连丰”。其中,玉米产量完成2461吨,小麦完成7459吨。

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规模化养殖步伐加快,形成了以正大奶牛、远大、盛发、润发肉鸡等一批畜牧养殖龙头基地。全年生猪出栏16206头,家禽出栏22.38万只,出栏牛1130头,出栏羊3937只,奶类产量1232吨,禽蛋产量860吨。

积极开展以鲜果“四大”关键技术和干杂果丰产“五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累计培训果农2100人次。全年共栽植鲜果1280亩,栽植干果4760亩,水果总产量40214吨。

(2015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单位

2015

同比增长

粮食

10559

5.94%

玉米

2461

-5.35%

小麦

7459

11.33%

蔬菜

14249

-3.98%

园林水果

40214

0.00%

果用瓜

345

23.21%

花椒

71

1.43%

全年造林面积5760亩,较上年同期下降14.03%。水产品产量110吨。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投资7600万元实施项目3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37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76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市增速0.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三。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54.28亿元,同比增长18.4%。

(2010— 20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图)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三大支柱产业现代建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分别完成产值85.59亿元、16.54亿元、13.58亿元,分别增长:22.0%、9.6%、27.8%。占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5.4%、10.7%、8.8%。水泥产业总产值达到59.11亿元,增长24.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8.3%。主要工业品产量:全年生产水泥1389.25万吨,同比增长38.7%;生产熟料1034.57万吨,同比增长20.3%;生产煤炭104.55万吨,同比增长14.2%;生产纱3.85万吨,同比增长21.2%。

(201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名称

单位

2015

同比增长

水泥

万吨

1389.25

38.7%

水泥熟料

万吨

1034.57

20.3%

煤炭

万吨

104.55

14.2%

3.85

21.2%

服装

万件

75.53

-36.8%

铝材

0

-100%

混凝土

万立方米

91.47

27.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96亿元,同比增长7.3%。

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黄堡、王家河两大工业园区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要求,在做好园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选择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已成为我区项目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园区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96.5%。黄堡工业园区已有入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20亿元,增长25.0%;王家河工业园区已有入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72亿元,增长34.0%。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2亿元,同比增长7.3%;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3家。

 

(2010年—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图)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招商引资

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拉动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71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项目投资完成98.8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2亿元。从产业分类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6.7亿元、38.1亿元和52.6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为0.65∶37.09∶62.26。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分别完成投资67.7亿元、9.5亿元、20.2亿元,分别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5.9%、9.2%、19.67%。从投资规模看,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支撑作用明显,5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全区5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

2015年,严格落实项目建设“铜7条”,不断健全重点项目“四位一体”包抓机制和“五个一”推进机制,坚持实行“周协调、月检查、季通报、年考核”,建立了重点项目问题、责任、收费“三大清单”制度,全力服务招商项目建设。全区共签约合同项目48个,涉及资金83.4亿元,上亿元项目14个。截止年底,有生物质微乳液生产线、上岛咖啡、玉华家具建材城等22个项目建成投运。利用市域外资金30.21亿元,共争取国投项目114个,涉及资金3.78亿元,其中省际到位资金22.91亿。

 

 (2010— 2015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图)

五、贸易及旅游业

消费稳中有升。加快川口至河滨路三产服务业中轴区建设,实施服务业项目20个。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创生孵化基地,智慧王益电商综合平台和京东商城特色王益馆建成投运。不断培育市场热点,全区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2015年全区限上商贸企业46家,拉动了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1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7.52亿元,增长24.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7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29亿元,下降17.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分别完成销售额39.27亿元、38.67亿元、2.85亿元、5.91亿元;分别增长12.6%、24.3%、19.4%、23.7%。分区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6.99亿元,同比增长0.31%,乡村实现零售额3.6亿元,增长0.82%,城镇增幅低于乡村0.51个百分点。

(2010— 20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图)

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开发,耀瓷文化旅游产业园、大师创意园建设顺利,孟姜女故里景区正在进行旅游总体策划。

六、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今年以来,财政部门以抓财政收入为中心,依法征税,堵塞漏洞。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25亿元,增收2780万元,同比增长14.1%。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151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收1014万元,同比下降8.09%;非税收入累计完成1101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3197万元,同比增长52.54%。财政支出12051万元,同比下降15.64%,其中:教育累计支出34540万元,同比增长0.02%。

(2010— 2015财政收入及增速图)

   


金融:截止2015年年底,区域内7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42.8亿元,同比增长1.5%;各项贷款期末余额46.4亿元,同比下降7.6%。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3313.11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人保财险王益支公司保费收入1515.68万元,人寿保险王益分公司保费收入1797.43万元。全年各类赔款支出1630.38万元,同比下降10%,其中:人保财险赔款支出1026万元,人寿保险总保费支出604.38万元。

七、教育、科技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提升。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功创建成陕西省“双高双普”区。全区共有中小学19所,在校学生16950人,其中:普通中学10所,在校学生9989人(女生5045人),任职教师747名,初中升学率达到95.1%,普通小学9所,在校学生6961人(女生3312人),任职教师640名,各类幼儿园22所,在园儿童357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2%。建成了局一中等2栋教学综合楼、大同路等3所幼儿园。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15年,全区共有民营科技企业20家,比上年减少3家,全年完成专利申请79件,授权量30件。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落实8个项目共计63万元;申报2016年度省级科技攻关项目6项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4项,前期考察、公示4项。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组织参加铜川市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举办了铜川市第二届少儿围棋大赛、铜川市第六届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王益区中学生足球比赛等活动,共有3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比赛。全年参加全民健身运动80万人次,全民健身达标率88%,体育达标人数26800人。举办了王益区第三届农民运动会,成立铜川市王益区篮球协会。

八、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47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公共图书馆1个,3D影院1家,门类齐全。目前,共发展文化产业项目25个,馆站免费开放项目6个,文化经营场所312个。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15年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131所,床位2238个,卫生技术人员2564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6.7人;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6514人,参合率达到99.8%,全区39个村全部建成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

九、人口和环境保护

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02400人,同2014年全区常住人口的202600人相比,减少200人。其中:城镇人口183516人,农村人口18884人;人口出生率8.51‰,死亡率5.68‰,人口自然增长率2.83‰,比上年下降0.25‰。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年内治理污染企业1家,拆改燃煤锅炉93台,单位GDP能耗下降1.3624吨标煤/万元。2015年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已达到274天,比上年增加45天。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36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15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25元,同比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72元,同比增长8.3%。

(2010— 2015城乡居民收入图)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我区按照省、市规划,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区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2个,228套,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685万元。建成项目2个,808套。全年安置住房困难群众1254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6.51平方米。

年末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94047人,比上年增加56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5320人,比上年增加229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4195人,比上年减少645人(2014年底核对参保信息,去掉了退休、死亡、调出以及重复人员);参加城镇生育保险人数5495人,比上年增加142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人数11522人,比上年增加308人。截止12月月底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7325人,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445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500元/人年,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0177万元。

(自本公报发布之日起,凡以前我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与本公报不符的,一律以本公报数据为准)





注:

1. 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 增加值、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因国家统计口径调整,工业、投资及商贸有关数据、增长速度与2014年实际数据相比有所变化。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学校、教职工、学生数均来自教育部门;卫生机构数据来自卫生部门;财政数据来自财政部门;金融数据来自农发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保险数据来自人保财险和人寿保险公司;劳动就业相关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事业数据取自民政部门;户籍人口数来自公安部门年报数据;计生数据来自计生部门;公路里程数据来自交通部门;土地资源数据来自国土部门;文化体育活动、旅游数据来自文广局;森林面积来自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环保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安监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网络编辑:王鑫
信息审核: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