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王益区统计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09 18:49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王益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出击,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区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改革导航、活动引领、稳转并进、提质增效"的总要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园区引领、统筹城乡、经营城市"四大战略,聚力推进"一轴两园"三大经济板块建设,不断促进转型发展和民生改善,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 合

全区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2.16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3.8%,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45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为1.4∶51.7∶46.9。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603元,同比增长11.98%。



2014年三次产业构成(亿元、%)

(2009 —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速图)

全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3.3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8%。较去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009 - 2014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及增速图)

   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8%,涨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六升两降":食品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1.4%、交通和通信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1.5%、居住类涨2.4%;烟酒、衣着分别下降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6.9%,降幅与上年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下降2%,降幅较上年收窄0.8个百分点。

(2014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全区共有村委会39个,村民小组133个,乡村户籍总户数10787户,乡村户籍总人口34969人,年末常用耕地面积59650亩,按照乡村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1.7亩。2014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1575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4.7%;实现增加值1.18亿元,增长4.9%,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全年粮食总产量为9967吨,降低2.11%,其中,玉米产量完成2600吨,小麦完成6700吨。

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规模化养殖步伐加快,形成了以亨利生猪、润发肉鸡等一批畜牧养殖龙头基地。全年生猪出栏16722头,家禽出栏21.90万只,出栏牛1180头,出栏羊3903只,奶类产量1214吨,禽蛋产量890吨。

积极开展以鲜果"四大"关键技术和干杂果丰产"五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累计培训果农5000人次。全年共栽植鲜果1708亩,完成任务的90%(任务1900亩)。栽植干果274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85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2.44亿元,同比增长20.5%,高于全市增速7.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二。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30.76亿元,同比增长17.6%。



(2009- 20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图) 

   分行业看:三大支柱产业现代建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全年分别完成产值70.14亿元、17.32亿元、10.63亿元,分别增长:10.3%、3.4%、18.4%。占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3.6%、13.2%、8.1%。水泥产业总产值达到54.7亿元,增长8.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1.8%。主要工业品产量:全年生产水泥1001.4万吨,同比下降7.1%;生产熟料859.8万吨,同比增长17%;生产煤炭91.24万吨,同比增长119.1%;生产纱3.18万吨,同比增长34.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8.1%。

园区支撑作用凸显。黄堡、王家河两大工业园区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要求,在做好园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选择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已成为我区项目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园区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89.96%。黄堡工业园区已有入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85亿元,增长21.5%;王家河工业园区已有入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78亿元,增长6.4%。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6.2%。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1家。 



(2008年-2013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图)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招商引资

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拉动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87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分别完成投资73.68亿元、3.67亿元。从产业分类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7亿元、31.42亿元和36.02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为4.7∶39.8∶55.5。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分别完成投资53.04亿元、20.64亿元,分别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2%、26.2%。从投资规模看,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支撑作用明显,12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18.2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2%。

2014年,严格落实"四位一体"项目包联制度、《铜川市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办法》和《王益区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实施细则》,全力抓好招商项目建设。我区共签约合同项目42个,涉及资金52.14亿元。其中,省际项目21个,涉及资金36.0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7个,涉及资金40亿元。按行业分:产业类项目14个,涉及资金13.06亿元;三产服务类项目17个,涉及资金20.82亿元;城市改造类项目5个,涉及资金7.65亿元;农业项目2个,涉及资金1亿元;新能源类项目2个,涉及资金2.96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2个,涉及资金6.65亿元。全年实现到位资金27.46亿元,其中引进内资(省际)17.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6.8亿元的104%。区政府被市政授予第十八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先进单位称号。



(2009- 2014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图)

                                     五、商业

消费稳中有升。今年以来,全区充分挖掘辖区城市化程度高、消费潜力大的优势,大力引进知名服务企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全力打造川口至河滨路三产服务业中轴区,不断培育市场热点,加之节日促销带动,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全区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2014年全区限上商贸企业44家,拉动了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9亿元,同比增长14.2%。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7.27亿元,增长16.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9.72亿元,下降7.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分别完成销售额41.09亿元、33.45亿元、3.55亿元、6.46亿元;增长14.4%、20.6%、16.1%、21.2%。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12亿元,同比增长13.4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87亿元,增长16.35%,城镇市场增幅低于乡村市场2.94个百分点。



(2009- 20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图) 

                                   六、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平稳增长。今年以来,财政部门以抓财政收入为中心,依法征税,堵塞漏洞。2014年全区财政总收入4.94亿元,同口径增长15.1%。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16亿元,减收418万元,同比增长9.56%。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25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72万元,同比增长0.58%;非税收入累计完成90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489万元,同比下降5.13%。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96420万元,同比增长2.8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285万元,同比下降10.06%,教育累计支出34532万元,同比增长0.28%。



(2009- 2014财政收入及增速图) 

   金融:截止2014年年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社银行、邮政储蓄、农发、信用联社等7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39.4亿元,同比增长2.66%;各项贷款期末余额42.2亿元,同比下降1.63%。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3253万元,同比增长8.8%,其中:人保财险王益支公司保费收入1733万元,人寿保险王益分公司保费收入1520万元。全年各类赔款支出1812万元,同比下降13.7%,其中:人保财险支出赔款1103万元,人寿保险总保费支出709万元。

七、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14年,全区共有民营科技企业23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完成专利申请78件,授权量20件。认真做好省市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区属相关企业、合作社召开了2015年省级科技项目申报说明会,我区共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2项、申报2014年市级科技项目11项,其中特色风味兔肉加工工艺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5个项目获得立项,涉及市级科技资金43万元。申报2014年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分别为鲜桃优质高效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蛋鸡无公害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永磁电机节能新技术示范与推广。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共有中小学学校21所,在校学生17517人,其中:普通中学10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275人,其中:女生5197人,任职教师784名,初中升学率达到94.36%。共有普通小学10所,普通小学在校学生7242人,其中:女生3439人,任职教师671名,各类幼儿园18所,在园儿童284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3.69%。

八、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54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公共图书馆1个,3D影院1家,门类齐全,全年共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2.4%。目前,共发展文化产业项目4个,馆站免费开放项目13个,文化经营场所168个。打造的"社区文化大广场",今年共组织大型活动13场次,小型活动400余场次; "乡村文化大舞台",共举办活动30场次; "周末大家乐" 目前开展活动60余场次。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带领苗苗篮球队参加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省第十五届青少年运动会,获第三、四名的好成绩。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14年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17所,床位2095个,卫生技术人员2552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6人;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6511人,参合率达到99.8%,全区39个村全部建成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

九、人口和环境保护

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02600人,同2013年全区常住人口的202100人相比,增加500人,增长2.5%。其中:城镇人口181975人,农村人口20625人;人口出生率8.73‰,死亡率5.65‰,人口自然增长率3.08‰。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年内治理污染企业6家,治理散户130余户。共削减二氧化硫 1789吨,消减化学需氧量4271吨。单位GDP能耗下降1.511吨标煤/万元。2014年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已达到229天。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8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97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98元,同比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92元,同比增长12%。



(2009- 2014城乡居民收入图)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我区按照省、市规划,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区全年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3个,700套,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141万元。主体竣工项目8个,2236套,竣工面积14.17万平方米。2014年住房开工面积、竣工面积指标均创新高,随着住房建设速度加快,广大居民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全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提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5方米。

年末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93991人,比上年增加2081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57840人,比上年增加28223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4840人,比上年增加40人;参加城镇生育保险人数5353人,比上年增加51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人数11214人,比上年增加364人。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7685人,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395/人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250/人年,发放城乡低保金8440万元。

(自本公报发布之日起,凡以前我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与本公报不符的,一律以本公报数据为准)

注:

1. 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 增加值、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因国家统计口径调整,工业、投资及商贸有关数据、增长速度与2013年实际数据相比有所变化。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学校、教职工、学生数均来自教育部门;卫生机构数据来自卫生部门;财政数据来自财政部门;金融数据来自农发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保险数据来自人保财险和人寿保险公司;劳动就业相关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事业数据取自民政部门;户籍人口数来自公安部门年报数据;计生数据来自计生部门;公路里程数据来自交通部门;土地资源数据来自国土部门;文化体育活动、旅游数据来自文广局;森林面积来自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环保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安监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网络编辑:王鑫
信息审核: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