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发展总体稳定
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4.67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45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7.17亿元,同比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2:30.2:69.6。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一季度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202万元,同比增长3.4%;增加值728万元,同比增长3.5%。经济作物稳中有增。一季度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增长3.8%;中药材产量同比增长6%;牛出栏同比增长10.53%,羊出栏同比增长3.92%,家禽出栏同比增长31.52%,禽蛋产量同比增长4.19%。
(三)工业生产稳中有进
从重点产业链看,新型建材及先进陶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值分别增长89.8%、49.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15.8%。从产品产量看,化学药品原药、化学试剂、隔热、隔音人造矿物材料及其制品产量同比增长287.4%、6.9%、38.8%。从新增企业看,一季度,5户新入库企业累计产值0.46亿元,占比4.1%,拉动产值增速2.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三次产业“两升一降”:第一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85%;第二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12.5%;第三产业投资额同比下降20.3%,三次产业投资额占比为:8.1:33.1:58.8。重点领域“三升一降”:高技术产业、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3.8%、112.5%、224.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6.5%。
(五)消费市场逐渐恢复
从限上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全区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13亿元,增长6.1%。从限上四大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7.7%、16.1%;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0.5%、-12.5%。从销售渠道看,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318.4万元,同比增长30.1%。
(六)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6元,同比增长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2元,同比增长8.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7,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生产基础不牢固。一是龙头企业减产较为明显。声威建材、海洋物资拉低全区产值增速16.9个百分点。二是受当前市场环境影响,全区水泥、熟料等产品需求不足,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仅为77.9%,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34.3%、38.3%。
(二)投资后续增长动力不足。一是重大项目招引亟待突破。一季度,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同比下降43.8%,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47.7%。二是重点领域投资下滑。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6.5%,比去年同期回落55.9个百分点,下拉投资增速7.6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增长潜力不强:一是一季度限上餐饮业、批发业负增长面分别占到58.3%、50%,导致餐饮业、批发业1-3月份营业额、销售额分别下降12.5%、17.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下拉生产总值0.06个百分点。二是受重点行业营业收入不佳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3%,下拉生产总值0.29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释放重点骨干企业潜力。一是密切跟踪监测停产企业和产值下降企业,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产销、资金、用工难题,确保声威建材、海洋物资等重点骨干企业产能尽快释放,恢复应有贡献。二是加强工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促产能充分释放,尽早“入统”形成增量,保存量促增量,为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
(二)提升项目发展质效。一是加快基建建设步伐。鼓励民间企业参与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多渠道保障项目投融资需求。二是重点关注华能黄堡镇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清洁能源专业车环保集装箱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增加更多实物工作量。三是重点加快高性能车用新一代碳陶刹车盘、空天用碳基复材部件研制示范线项目、辽峰精密科技模具产业园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争取尽早开工建设,为上半年投资增长做贡献。
(三)加速释放消费需求。一是深入重点企业,摸清情况,解决企业困难,尽力扭转负增长行业下降态势。二是积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鼓励企业采用抖音、线上直播等新形式的数字营销手段,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