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政法委“五化机制”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专班职能作用,更好地在助力脱贫攻坚上担当作为,结合司法行政系统实际,现制定如下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法律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市、区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法律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工作重点
1、开展“法律进农村”主题活动。充分利用“12·4”等特殊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法律进农村”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涉农法律法规专题讲座,编印《法治进农村》“七五”普法系列书籍,大力宣传涉农重点法律、法规及政策,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组织广大律师、法律服务人员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开展“三秦律师在行动 宪法精神入人心”法律进基层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大赛,努力提高贫困村群众的法律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牵头科室:宣传科)
2、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街道、法治宣传栏等文化设施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把法治元素融入涉农镇(街道)农村生活。会同教育部门配齐配强贫困村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保证贫困地区中小学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法治课的落实。(牵头科室:宣传科)
3、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健全完善“四纵四横”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依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三级服务网络,真正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王益普法微信公众号、“12348”法律服务咨询平台和律师结对司法所、进乡村(社区)服务平台的融通,形成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做实做细法律顾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牵头科室:公律科)
4、建立贫困村、贫困户法律援助双覆盖工作机制。在所有贫困村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将服务窗口延伸至每一个贫困村,按照应援尽援的原则,对所有贫困人群实施免费法律援助。实行法律援助咨询当日办结工作制,确保办事群众当日提交申请、当日完成咨询。缩短法律援助事项从申请提出到受理指派的办理期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牵头单位:法律援助中心)
5、做实做细特殊人群帮扶措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安置帮教基地,建立特殊人群帮扶档案,聚力特殊人群帮扶,有效提升安置帮教工作水平。加强与监狱的有效衔接,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学员获证率达到100%。协调社会机构对“三无”人员和生活困难的安置帮教对象进行社会救助,最大限度预防安置帮教对象再次违法犯罪。(牵头科室:基层科)
6、构建社区矫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采取政府购买、聘用或招募志愿者等服务形式,不断充实社区矫正工作力量。发挥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的作用,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帮扶工作大格局。积极协调民政、人社、教育、妇联等单位,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问题。(牵头科室:矫正科)
7、及时化解涉贫领域矛盾纠纷。落实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日排查,周研判”制度,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确保涉贫领域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不断壮大贫困地区调解队伍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参与、扎根基层的人民调解网络。(牵头科室:基层科)
三、措施及抓手
1、强化政治领导,解决站位不高问题。建立定期开会研究和落实措施反馈制度;
2、加强创新,解决工作主题不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助力脱贫攻坚的针对性、精准性、专业性和实效性;
3、总结宣传,解决典型不足的问题,工作中做到强力度、抓典型、扩宣传,从10月份开始,每个科室每月至少向市司法局上报一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