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入库验收规定

来源:王益区民政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28 15:19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搞好我省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入库验收工作,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入库验收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成果数据指由地名普查办审核、验收通过,并进行接边检查后汇总报送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

第三条  省、设区市地名普查办组织相关部门或社会组织组成检查组,按照任务分工承担具体检查工作。

第四条  设区市地名普查办应按照要求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成果数据的汇总和报送工作。省直管市、县、区成果数据,由其行政区划所属设区市地名普查办统一进行汇总和报送。

第五条  设区市地名普查办报送本行政区域成果数据前,应使用国务院地名普查办下发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入库预检查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检查。

第六条 各级地名普查办报送成果数据时,应办理相关交接手续,填写《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交接单》(见附件1),并附上一级地名普查办委托的监理机构、质量评定机构出具的监理报告和质量评定报告。

第七条  各级地名普查办组织汇总、报送成果数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相关法律法规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涉密数据保密管理办法》和《陕西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涉密数据保密管理规定》要求,切实加强数据保密安全管理。

二、验收流程

第八条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入库验收包括入库检查和接边检查。

设区市地名普查办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县级成果数据的入库检查和接边检查。省地名普查办负责组织各设区市汇总报送的成果数据入库检查和接边检查。

第九条 入库检查遵循自动化检查与人工检查、属性数据检查与空间数据检查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电子底图查证、奇异值分析、统计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

第十条 入库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接收方地名普查办出具入库检查意见,并反馈至报送方地名普查办。报送方地名普查办应在15天内组织完成核实、修改,填写《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入库检查意见核实修正表》(见附件2),与修改后的成果数据一并报送接收方地名普查办。

第十一条 入库检查通过后,接收方地名普查办组织成果数据接边检查。发现问题的,接收方地名普查办出具接边检查意见,并反馈至报送方地名普查办。报送方地名普查办应在15天内组织完成核实、修改,填写《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接边检查意见核实修正表》(见附件3),与修改后的成果数据一并报送接收方地名普查办。

三、 检查内容

第十二条 入库检查主要包括完整性检查、规范性检查、逻辑性检查和准确性检查。

第十三条 完整性检查主要从数据项填写完备性、图库匹配一致性等方面对成果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包括属性数据项完整性检查、连接关系完整性检查、多媒体完整性检查等。

第十四条 规范性检查主要从结构、格式等方面对成果数据的规范性进行检查,包括成果包目录结构规范性检查、文件名命名规范性检查、数据格式规范性检查、多媒体文件规范性检查、罗马字母拼写规范性检查以及各类代码(如行政区划代码、地名类别代码等)规范性检查等。

第十五条 逻辑性检查主要从因果关系、主次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等方面对成果数据的逻辑性进行检查,包括时间描述合理性检查、数值数据依赖性检查、属性与空间数据一致性检查、地理实体符号一致性检查等。

第十六条 准确性检查主要从位置、范围等方面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查,包括属性数据四至范围检查、属性数据四至坐标重复性检查、空间数据坐标范围检查、空间数据落图检查和线状数据连通性检查等。

第十七条 接边检查主要对入库后的相邻县级行政区域成果数据的关联性、连通性等方面进行检查。

四、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省地名普查办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网络编辑:周田天
信息审核: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