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十四五”数字经济 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来源:政府文件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9 17:32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川市王益区“十四五”数字经济

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一、发展趋势…………………………………………………………7

    (一)新时期开启数字经济发展新征程…………………7

    (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7

    三)数字经济成为省市经济发展新动能……………………8

二、发展基础…………………………………………………………8

    (一)发展条件………………………………………………8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8

      2.数字产业布局条件优越…………………………………9

      3.产业数字化基础扎实……………………………………9

      4.数字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10

    (二)存在问题………………………………………………11

      1.数字基础设施待夯实……………………………………11

      2.产业转型能力及规模不足………………………………11

      3.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需强化……………………………12

      4.数字化转型意识待加强…………………………………12

      5.数字经济人才短缺………………………………………13

三、总体要求…………………………………………………………13

    (一)指导思想…………………………………………………13

    (二)发展原则…………………………………………………14

    (三)总体思路………………………………………………14

    (四)发展定位………………………………………………15

      1.产业数字化转型特色示范区……………………………15

      2.城乡融合数字化发展先行地……………………………15

      3.数字科技培育发展创新场………………………………16

四、发展目标………………………………………………………16

五、主要任务………………………………………………………18

    (一)夯实基础,打好数字基建提升战……………………18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8

      2.统筹布局大数据基础设施………………………………19

      3.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19

    (二)全域汇聚,打好数据融通攻坚战……………………20

    (三)创新驱动,打好数字产业化突破战…………………21

    (四)特色引领,打好产业数字化升级战……………………24

      1.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与融合发展……………………24

        (1)加快数字农业建设…………………………………24

        (2)大力发展农村电商…………………………………24

        (3)特色农业融合发展…………………………………25

      2.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28

        (1)促进建材产业智能化和生态聚合……………………28

        (2)推动陶瓷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29

        (3)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发展…………………30

      3.搭建融合创新的服务业发展新体系……………………33

        (1)加快数字化商贸服务提升…………………………33

        (2)提升物流行业数字化水平…………………………34

        (3)打造智慧医养产业体系……………………………34

        (4)创新智慧文旅服务形态……………………………35

    (五)数字赋能,打好数字化治理转型…………………40

      1.打造政府治理新模式……………………………………40

        (1)深化智慧政务一体化进程……………………………40

        (2)塑造城市智慧治理新体系……………………………41

        (3)推动数字化生态环境监测……………………………42

        (4)建设智能应急防控体系………………………………42

        (5)全面优化企业营商环境………………………………43

        (6)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平台………………………………43

    (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44

      2.推动数字惠民新服务……………………………………44

        (1)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升级…………………………44

        (2)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格局………………………………45

        (3)助推智慧教育平衡发展………………………………46

        (4)完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46

        (5)深化智慧社保体系建设………………………………46

    (六)激发活力,打好创新支撑体系协同战……………………51

      1.培育数字经济市场主体…………………………………51

      2.强化数字经济精准招商引资……………………………51

      3.搭建数字经济创新平台…………………………………51

      4.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体系………………………………52

六、保障措施…………………………………………………………53

    (一)加强统筹协调……………………………………………53

    (二)扩大招商引资……………………………………………53

    (三)强化人才支撑……………………………………………53

    (四)优化发展环境……………………………………………54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数字经济发展新要求,全面落实“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产业“链长制”工作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王益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规划,作为全区数字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趋势

(一)新时期开启数字经济发展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初步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基础和政策体系。据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8.6%,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在数字技术应用和新基建的支撑下,我国数字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全面发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要把握好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各地结合自身特色,以优势产业发展转型为牵引,制定了与当地发展相匹配的数字经济差异化战略。贵州大力发展通信业;山东建设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济南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产业基地,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突破。经过各地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突出的区域聚集特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核心,但陕西、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也正在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三)数字经济成为省市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引导目录(2020版)》、《陕西省2020年数字经济工作要点》等文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数字产业新业态,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支撑体系,为陕西发展培育新动能。铜川市紧抓数字机遇,积极落实陕西省相关工作部署,将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工程,强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化,全市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聚集逐渐形成,数字经济逐渐成为领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二、发展基础

(一)发展条件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铜川市率先在全省建成“5G+光网”双千兆商用城市,实现光纤光网全覆盖、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王益区也已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截至2020年12月,建成5G基站112个,实现了主城区、经开区、秦人村落景区等地5G网络信号全覆盖,百兆小区建设和农村光纤宽带建设不断推进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00%。

2.数字产业布局条件优越

王益区身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内,地缘优势明显。随着合凤高速和西延高铁带来的交通区位优势,王益区以高铁新城为节点,依托两大工业园区,形成产业转移承接基础,融入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大市场,与西安形成“区域联动,产业协同”的发展格局。

3.产业数字化基础扎实

工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力。“双创基地”、陕西赛骏年产1500辆专用车生产线等165个项目建成运营,耀州窑文化基地及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工业园区均已建成,达到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98%,铜川渭北智慧物流产业园投入建设。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投运后,引入12家企业和本地10户电商企业,销售额达到14.9亿左右,纳税额达4167万元。

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建材龙头企业声威建材已成熟运用DCS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管理。以火凤凰为代表的陶瓷等其它传统产业类企业正在推行使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的采购、库存、财务等功能。同时,指导辖区企业铜川伯乐凯家居制造有限公司申报省级2021年工业转型升级项目。

电子商务扎实推进。王益区于2015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电子商务交流示范县,目前全区已建成王益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1座,农村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等,实现全区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农业电商普及率全市最高。同时,通过与多家电商平台构建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地域龙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并通过京东商城(中国)特产王益馆的建设,加大地特产品对外推广和销售,助力全区电子商务发展。截至目前,辖区有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个,在知名第三方平台建立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200余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30%,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个体1000余户,从事电子商务相关产业近10000余人,电子商务零售额约达2000万元。

4.数字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精细化管理亮点频现。王益区智慧城市布局加速,已建成“智慧城管”平台,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管”五位一体城市管理“智慧大脑”。“雪亮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公安机房、综治机房均已建设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均为全市第一。深入推进“四社联动”,建成以红旗社区为代表的20个智慧社区和5个智慧安防小区,荣获全国最具获得感智慧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和智慧社区建设全覆盖,以“智治”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出党建引领、智慧护航、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完成电子政务外网整合,将区级政务服务网全面融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全区电子证照管理,并开通网上预约、网上预审办理,实现区、镇办、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全覆盖,推进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区“关爱老人一键呼叫”便捷服务系统已投入运行,确定区级、镇办、社区(村)三级管理人员54人,并将“智慧化关爱老人一键呼叫”纳入网格化统一管理。在王益政务服务网和移动端上建设政务服务特色旗舰店,并将民政、教育等领域便民服务事项首批纳入旗舰店,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铜川市数字经济发展增速较快、势头良好,但与东南沿海地区仍有距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王益区作为铜川市主要市辖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优化与完善。

1.数字基础设施待夯实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础较为薄弱,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升,5G、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均未全面建设部署,IPv6网络规模化部署待推进。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较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感知体系有待规划建设,城市公共设施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需提高。

2.产业转型能力及规模不足

数字产业化方面,全区数字产业尚未起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对匮乏,尚未培育出具有区域响力的平台型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缺乏行业领军型企业的集聚带动,本地企业间配套率较低。

产业数字化方面,王益区主导产业信息化、智慧化应用普及程度不高、覆盖率低,数据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在农业、制造业领域,仍需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区工业龙头企业仅有声威水泥规模较大占到工业总产值的50%,但其两化融合水平不高,仅采用办公OA及DCS等信息化系统。农业生产科技化、机械化程度较低等普遍性问题仍待解决;电子商务网点少且小,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服务相对落后。

3.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需强化

当前区内数据信息呈现碎片化、条块化的特点,政务部门间存在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共享开放理念不强等问题,导致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场景的应用不足。目前王益区城市智能应用集中于社区场景,未注重布局其他智慧城市应用,城市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水平整体有待提升。城乡差距较大,乡村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滞后于城市,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智慧应用的建设水平也远落后于城市。

4.数字化转型意识待加强

王益区部分政府部门及主要企业的人员对数字经济认识存在差异,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部分干部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思想不够解放,推进措施不够有力等。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一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对使用数字技术提高效率和促进转型的作用了解不足,应用深度不够,仍亟需突破既有资源和观念束缚,把握数字化转型发展契机。

5.数字经济人才短缺

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缺口大特别是核心人才培育能力不足,现有学校教育及职业培训输出的人才资源尚不足以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引进难度大且吸引力不足,受产业环境限制及西安对人才虹吸效应影响,高端复合型人才的供需不平衡现象突出。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陕西省委省政府、铜川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网络强省、数字陕西、智慧社会建设目标,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机遇,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数字经济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更好更快推动王益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全面助力实现王益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二)发展原则

系统布局,基础支撑。坚持超前谋划,战略部署,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数字转型,特色融合。立足王益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特色,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各行业融合纵深发展。

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促进区域互动交流和产学研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驱动,绿色共享。以创新为动能,支持王益区新技术、新模式、新经济与新业态的发展,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按照“3136”的总体思路,即“三个定位、一个方向、三个阵地、六大配合战”,推动王益区数字经济发展。聚焦“产业转型提质示范样板区、城乡数字经济融合先行区、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区”三个发展定位,牢牢把握“以增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新动能为引领”这一主攻方向,坚守“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三大主要阵地,着力打好“数字基建提升战、数据融通攻坚战、产业数字化升级战、数字产业化突破战、数字化治理持久战、创新支撑体系协同战”六大配合战,全面助力开创“十四五”时期王益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

 

1 王益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架构图

(四)发展定位

1.产业数字化转型特色示范区

推进先进陶瓷、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依托王益主城区、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堡先进陶瓷产业园、新川沟新材料产业园、王益区轻工产业园五大板块,聚焦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打造区域级规模化、特色化新型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特色服务业数字化提质增效,打造医养康养和智慧文旅示范应用,壮大现代服务业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区域辐射力。

2.城乡融合数字化发展先行地

大力推动政府数字化治理的探索与创新,建立大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新模式,促进区、镇、村多级联动,推动城乡数字化教育、医疗普惠化发展,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构建现代化特色健康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建立面向乡村振兴的电子商务体系,为铜川市提供城乡一体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典型示范。

3.数字科技培育发展创新场

紧抓关中平原城市群战略加快推进的重大机遇窗口,积极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铜川创新谷,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快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重点发力数字产品服务业,打造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互联网平台,壮大创新主体,全面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科技孵化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完备的数字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四、发展目标

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数字经济成为王益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涌现一批标杆型龙头企业和引领型创新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示范项目。

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到2022年,4G网络实现城乡深度覆盖,5G基站重点区域覆盖,城乡光纤入户,全区城镇家庭普遍具备1000Mbps光纤接入能力,重点产业集聚区实现“万兆主干、千兆桌面”。到2025年,实现全部街镇5G网络覆盖,全区主城区及园区主街道免费WIFI全覆盖,千兆宽带小区实现全覆盖,农村百兆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超过90%。

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优势企业引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落地建成传统产业智能化工厂,形成渭北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现代化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在全市保持领先,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的转型提升作用显著,电商、物流、金融等行业以及交通、医疗、教育等民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农业数字经济比重大幅提升,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快融合,为农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就。

数字产业创新能力取得突破。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实现数字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初具规模。中小微总部经济企业规模化发展,招引培育一批电子信息制造、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企业,将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市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形成局部数字经济新优势。

数字化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推动完成王益区智慧平台网格化建设,建成区级“云计算”和政务信息资源中心。形成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应急防控体系等数字化平台基本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数字惠民便民收获新成果,智慧金融、教育、医疗、交通全面发展。

五、主要任务

(一)夯实基础,打好数字基建提升战

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加强王益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大数据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推动全区宽带网络升级,着力推动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对农村电子商务和脱贫攻坚工作形成有力支撑。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5G网络区域全覆盖和商用推广,加快实施5G网络新建工程和室内分布系统工程,深化共建共享,依托“5G+光网”双千兆示范城市建设,开展千兆光纤接入试点和移动网络扩容升级,提升网络服务水平。推进IPv6升级改造,加快全区城域网和接入网的IPv6升级改造,实施IPv6改造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升级,实现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统筹推进全区主城区及园区主街道免费WIFI全覆盖,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统筹布局全域物联感知体系。充分利用已建有线、无线网络等方式接入物联感知设备,支持LoRa、NB-IOT、eMTC等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应用,推进王益区和重要行业领域的感知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布局,逐步建成覆盖社区、村庄、楼宇、道路、学校等重要场所的物联感知基础网络。利用路灯灯杆、通信铁塔等载体,推进视频监控、4G/5G基站、传感器设施统一部署,推动各领域的物联网感知设施共享共用。

2.统筹布局大数据基础设施

布局建立王益大数据中心。依托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围绕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数据中心。推进建设具备计算能力、桌面交付能力、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能力的云计算中心,提升大数据基础设施水平。

3.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打造基础设施智慧化融合示范区,推动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完善防灾减灾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传感器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等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推广智慧建筑、市政物联、交通物流、应急指挥等应用场景的智能感知设施网联化部署,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感知网络系统。

专栏1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5G网络。到2025年,实现5G网络全覆盖,全区主城区及经开区主街道免费WIFI全覆盖,建成黄堡镇5G基站50个,实现镇域全覆盖,建成覆盖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5G基站,在现有基站的基础上合理分布配置电源、蓄电池等设备,同时引进基带设备、射频设备、一体化GNB设备等新设备。

宽带王益。加速光纤网络扩容,加大高速率宽带接入覆盖,持续推动“光纤到户”,开展“千兆示范小区”、“百兆乡村”建设工程,到2025年,实现千兆宽带小区全覆盖农村有线数字电视、4G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农村百兆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超过90%。

华能黄堡镇10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项目装机容量100MW,直流侧安装容量124.89984MWp。

区级“云计算”和政务信息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到2025,完成政务机房及网络改扩建,完成云计算存储中心、大数据分析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信息资源调度平台以及网络安全建设等。

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基于5G、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设集高端装备制造、先进陶瓷、装配式建筑产业数据资源采集、整合、管理、共享、展示及智能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诊断预测和溯源、定制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中心。

    (二)全域汇聚,打好数据融通攻坚战

加强数据资源采集、汇聚和分析能力,加快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有效促进数据新要素价值的释放,构建数据驱动发展新模式。

加强数据资源采集汇聚。丰富数据采集范围和采集方式,推进基础数据资源建设,各类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资源的整合,加强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的合作整合,完善数据资源采集汇聚体系。

扩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完善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开放交易等数据生产应用链条,推动数据应用增值创新,加强大数据基础技术平台建设和开源技术服务,鼓励企业与个人开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活动,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强化数据治理与安全管理。构建覆盖多层级、横跨多部门的全链条数据治理服务体系,建立数据核对反馈机制、常态化更新机制,推动数据深层次广泛应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建立起数据安全管理的完备体系。

专栏2 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数据创新应用。推动各级政府、社会、企业数据资源整合,探索建立大数据采集与加工产业集群,鼓励工商企业应用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加强生产经营数据采集。到2022年,实现全区数据资源的初步整合开放共享。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监管平台,建立并完善以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第三方测试机构参与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创新驱动,打好数字产业化突破战

结合王益区实际,以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载体,重点聚焦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元器件产业,积极布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夯实数字经济核心支柱产业。

重点培育电子元器件产业。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以手机芯片组所需电子元器件生产为主,大力发展芯片配套设备、微光电子器件、各种传感器、电子仪器仪表装置等产品。重点结合先进陶瓷产业,围绕铜川及周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需求,着力发展电路基板、芯片封装外壳材料等项目,包括介电陶瓷、敏感陶瓷、压电陶瓷、超导陶瓷、热电陶瓷绝缘陶瓷等。

深入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5G产业发展,鼓励5G通信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文旅融合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打造以基础设施、云应用平台等为主要内容的云计算应用和大数据产业链,开展云计算应用示范,推进政府上云和企业上云,在大数据挖掘、分析、备份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电子商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人工智能向各领域融合。推进数字产品维修等数字产品服务业发展。

专栏3 数字产业化建设工程

 

泛在5G应用产业孵化基地。依托5G技术研发成果,结合王益经开区产业实际情况,建设众创空间,开展5G技术转化转移,拟引进5G相关企业入驻。

无人机生产项目。建设无人机研发中心、零部件生产车间、组装车间、测试基地等业态,主要从事无人机整机及无人机功能模块研发、生产、销售、推广应用、售后服务、维修、培训,以多旋翼无人机为主要机型,应用领域包括物流配送、农林植保和警用/军用测绘航拍无人机。

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建设项目。主要建设机器人博览园、机器人科创园、会展及商业配套等建筑,配套建设厂区给排水、消防、暖通、供电、通信、场地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并购置配套生产设备。主要产品包括关节型机器人、SCARA 机器人和直角座标机器人。

元器件绿色设计与制造一体化集成项目。主要生产电感器、滤波器等新兴电子元器件产品。项目分两期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原料仓库、办公及辅助用房建筑、道路等。

智能驾考驾培系统设备生产。到2025年,建成研发生产基地,生产应用于驾考驾培测试的采集功能车载设备、控制设备、路考监控设备。

3D打印设备及管件零部件生产。项目总占地面积 100 亩,主要建设厂房、仓储用房、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等,配套建设等基础设施,并购置 3D 打印机生产线 2 条及相关零部件生产线 3条,达到年产 1 万台 3D 打印机系列产品及 3 万件 3D 打印设备管件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智能充电桩生产线建设项目。到2025年,建设总装车间,研发大楼办公楼,原材料及成品库,展厅及相关附属设施,购置电源模块生产设备、全自动浸焊机、全自动浸锡机、工业触摸屏控制智能PLC及温度控制系统、免维护喷雾系统自动助焊供给系统、智能精密步丝杆升降系统等设备,形成年产20000套智能汽车充电桩生产制造能力。

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引进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中心一个、年产1.2亿只固态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一条,依照《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锂离子电池》(T/CEEIA 280-2017)标准,建立绿色锂离子电池研发和生产基地。

高端微型精密电磁阀生产线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一期占用厂房4400平方米,建设2条自动化生产线、精密制造中心。

金刚石超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材料及5G复合器件。项目占用厂房6000平方米,建设3条金刚石半导体器件生产线。

(四)特色引领,打好产业数字化升级战

充分结合王益区特色,以产业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发展。依托农业数字化、农村电商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突破提升农业品牌;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先进陶瓷三大重点产业,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围绕商贸服务、现代物流、康养医养、文化旅游重点领域,加快服务业融合创新。

1.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与融合发展

1)加快数字农业建设

积极布局智慧农业,围绕“做特科技农业”的发展目标,推进王益区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大智慧农机、智慧物联网技术应用,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农田灌溉监测、数字农情、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等农业信息化应用,打造黄堡孟家原桃特色智慧农业小镇,带动全区农业产业智慧化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大樱桃和移动果园,加快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等技术应用,打造王益南塬设施樱桃田园小镇,带动全区设施农业发展。

2)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电商化发展。完善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站点,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站点实现农产品上行,促进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加快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王益区电子商务企业、专业团队在一线第三方平台开设“王益馆”及“王益特色产品”企业店铺,集中展示展销王益名优产品。以苹果、水蜜桃等王益区特色农产品为支撑,统筹区、镇(办)、村三级物流节点,大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培育工作,推动数字跨境贸易,支持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体验店等模式融入国外零售体系。

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完善农产品产销衔接体系,鼓励推广多种形式产销对接。依托王益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海猫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服务,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积极发展社交电商平台。

3)特色农业融合发展

依托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争取省市资源支持,打造王益产城融合新模式。围绕新阶段农村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优化空间布局,配合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推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产业,建设黄堡孟家原桃特色智慧农业观光区、王益南塬设施樱桃观光区、山水王家河休闲观光区。

专栏4 农业提质增效与融合发展推进工程

 

王益区王家河食品产业园项目新建食品标准化厂房、综合楼、冷库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系统、道路、绿化及生产所需的其他辅助设施。打造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为入园企业寻求资金支持提供信息及交流平台,打造企业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对接企业信息,提供数字监测分析、政策解读、项目申报等服务。到2025年,将食品加工产业园打造成集生产、销售、检测及配送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年产值达到1亿元

王益区苹果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部署防雹网、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农业设施设备,建设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备植保、施肥设备。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搭建冷链管理系统,实现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搭建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平台、仓储管理平台、运输管理平台以及订单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将苹果种植产业链各环节纳入云数据和物联网管理,向农户及政府提供农业精准服务。到2025年,将王益区苹果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的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园。

王益区千亩中药材基地发展项目建设药材生产车间、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监控种植基地土壤、气候等变化,研究药材种植产量、质量提升因素。到2023年,建成并完善中药材质量管理追溯体系,对药材从种植到生产到流通销售全程跟踪和责任取证追究。运用物联网技术支撑产品溯源,推广应用仓储管理系统及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对中药材交易主体与加工包装、入库验收、储存养护等各方面的信息实施电子化管理,到2025年,实现与流通追溯体系无缝对接。

铜川市海升农业装备制造项目。建设扶贫产业园标准化厂房、NFC(HPP)果汁加工以及设施农业用包材、格架、防雹、防雨、防冻等6个生产线加工项目。

产10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与自动化处理示范项目。到2021年底前,新建 4 万吨/年生物基全元营养液联产2万立方米/年无甲醛中高密度纤维板的生产线、0.5 万吨/年可降解纤维地膜生产线、0.5万吨/年生物基纤维盘(钵)生产线、5万吨/年生物质破壁营养基质等八条生产线,购置脱水螺旋输送机、液体包装机及配套的生产用设备。

姜女故里·秦人村落休闲度假区提升改造工程。对标白鹿仓景区,增强特色美食、民俗文化、儿童游乐、户外运动、互动体验、民宿、旅游演艺等业态,丰富夜间消费内容,提升景区综合价值。

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王益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实现王益产品供应链的延伸及发展。

王益区果畜循环绿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苹果标准化种植园600亩,土地整理,种苗引进、栽植及管理;新建标准化蛋鸡养殖鸡舍3栋(每栋存栏4万羽),养殖设备购置,蛋品筛选、清洗、烘干设备购置,青年鸡引进,粪污处理设施等;现有一万吨有机肥生产线的扩建,生产车间、公用设施用房、生产管理用房、硬化及绿化、生产运输设备等。

王益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现代有机果园3000亩,建设标准化密植果园,改造完善田间道路,配套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及生物物理病虫防控设施;建设果品精深加工车间,建设仓储和冷链物流中心一座、镇(街道)中心市场2个,提供收购、农资销售、果品储藏与交易、公共服务等服务。

王益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围绕果业产业扩量、升级,在基地、加工、仓储、营销、科技、质量监管、品牌支撑体系工程等方面,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六大工程17个项目,建设王益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王益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新建温室大棚190个,平均1000m2/个(约1.5亩),并配套建设大棚、保温、节水灌溉水肥一体设施;新建700亩高标准设施农业樱桃示范园,配套避雨棚、防霜冻风机、防虫网、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农业设施;配套建设蓄水池2座、修建田间道路10km及高低压农田输配电线路架设。

果汁果肉罐头食品生产项目。购置全自动罐头食品生产线6条及配套功能设备,围绕一带一路开发出口内销型果汁果肉罐头食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王益区标准化湖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建成10000只以上湖羊养殖基地2个,5000只以上2个,家庭牧场100只以上10个。

铜川品尚多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生产项目。本项目一期改造厂房2000平方米,建设薯片等膨化食品生产线;二期建设核桃、苹果等坚果水果加工生产线,同时建设辅助用房、原料库、仓库等,修建厂区道路、绿化、停车场及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材等。

2.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1)促进建材产业智能化和生态聚合

提升建材产业智能化水平。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鼓励重点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和示范应用,突破智能控制和优化、新型传感感知、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行业专用软件、特种工艺制造等一批核心技术的应用,推动建材工业企业智能化生产。

推动建材企业绿色化改造。发挥声威建材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带动作用,鼓励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进行“智能化制造+绿色制造”的智能工厂改造,推动企业全面实施绿色化改造,以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园区绿色建设为重点,推进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打造一批绿色发展的示范企业。

加强建材工业信息化生态体系构建。重点推进黄堡安村绿色建材产业园、新川沟新材料产业园在产业集群集聚、产业链延拓、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的突破发展,促进建材行业与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支持引导企业在生产研发、运营管理和产品服务等方面改造升级,发展服务型制造。

壮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形成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为本地水泥消费注入新的增长极。建设装配式建筑专用大数据中心、设计云平台、智能制造及装配云平台、管理云平台等信息化运营平台,积极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推动现代建材产业绿色发展,全面提升产值效率及品牌层次,打造中国首个“互联网+装配式建筑”产业高地。

2)推动陶瓷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

提升陶瓷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水平。立足王益区矿产资源禀赋和陶瓷产业基础特色,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陶瓷工业融合纵深发展。重点培育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等龙头企业,鼓励陶瓷企业将发展重心逐步向客户端服务延伸,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定制化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模式。依托耀州窑文化基地,紧扣电子陶瓷、热功能陶瓷和高性能结构陶瓷三大领域,打造铜川高新技术陶瓷产业园,进一步推动陶瓷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打造耀瓷文创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以黄堡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园高端陶瓷产业为重点,创意设计服务与陶瓷制造、旅游产业的跨界融合,提升耀瓷的文化属性,支持建设数字镜像,推进传统工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进耀瓷文创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以先进陶瓷和耀瓷文创为主体的陶瓷产业集群。依托“耀瓷坊”中小企业陶瓷文化创新产业孵化,借助新媒体传播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集旅游观光、美食餐饮、度假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模式。

3)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发展

以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板块为发展重点,以汽车零配件、专用车制造、电镀等产业为核心,建设成为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研发、制造的引领区和集聚区。

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围绕“做强先进制造业”的目标,培育一批“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示范企业,推进工业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积极引入并加强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与设备制造系统研发厂商的合作,在重点骨干企业示范应用平台集成、协同研发等新型工业设计模式,实现创新过程智能化,提升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围绕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电子化六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工艺应用、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推进企业实现信息化提升改造。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紧抓资源优势,鼓励陕西赛骏、朝日弹簧等重点汽车装备制造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企业内外数据汇聚与建模分析,并朝现有生产领域的上下游适度开拓,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依托平台打通生产制造及销售、采购各环节数据流动,提升产业链协作水平。

专栏5 工业数字化升级工程

 

年产1万辆货车挂车及1500辆专用车建设项目。建成3万平方米生产用标准化厂房三栋,6层1.2万平方米综合楼一栋及仓库、维修检验车间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新购进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大梁校直机、环保辅助等生产用设备300余台。

年产2500万件汽车精密弹簧系统生产线项目。项目占地约37亩,主要建设研发楼1栋,生产车间2栋、辅助用房1栋及厂区道路、绿化等相配套设施。新购数控弹簧机、连续式热处理设备、自动抛丸设备、端面加工中心设备、载荷试验机等生产用设备。

铜川黄堡安村绿色建材产业园。建成年产1000万吨绿色建筑骨料生产线和年产100万吨制灰生产线PC高铁预制件加工生产线。

铜川新川沟材料产业园。建设固废处理、建筑骨料、成品重钙粉、建筑用石灰、工业级石灰、高性能混凝土、环保型透水砖等7条生产线。新建环保型厂房、材料库、办公室等设施,引进生产线7条,配备防风抑尘设施、供电、供水、环保设施等。

耀州窑文化基地智慧园区搭建耀州窑文化基地数字化智慧产业平台,推动园区大数据信息平台、园区管理服务平台、智慧物流平台、线上交易平台、智慧景区平台、智慧交通服务平台等的建设,为园区管理者以及企业、游客提供创新管理与运营服务,到2025年,实现年产值达到3.8亿元。

ECP真空挤压板及钢结构生产线项目。引进ECP真空挤压板及钢结构生产线2条。

ERP数字化全自动包装制造生产线项目。项目总占地45亩,建设标准化厂房两栋、仓库一栋、六条生产线及配套基础设施等。

新型玻璃纤维研发项目。引进新型玻璃纤维研发生产项目,开发可降解医用玻璃纤维、高强高模型玻璃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产品。建立交通、能源、建筑、物联网、畜牧养殖用热塑性、热固性复合玻璃纤维材料产品及其高效成型制备工艺和装备。

节能电子玻璃生产项目项目占地30亩,主要建设节能玻璃生产线3条,电子玻璃生产线1条,生产车间、仓库、综合办公楼及其他基础配套设施。

碳化硅陶瓷超滤膜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占用厂房面积5000㎡,建设一条碳化硅陶瓷超滤膜生产线,成立超滤膜材料研发中心和技术实验中心。

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招引新能源汽车产业,整车、动力电池、正负极、电池系统、电控系统、驱动电机、动力总成、变速箱系统、充电桩等生产企业,传统汽车产业,整车、发动机系统零部件、驱动、传动系统零部件、悬挂、制动系统零部件、车身零部件、电气系统零部件等生产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库房、产品检测中心、测试中心等,配套办公综合楼、职工宿舍、食堂等辅助设施。

工业云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工业大数据信息资源中心、工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及基础设施平台,包括云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为经开区企业提供工业软件服务、工业内容服务以及基于互联网和体验中心的运维服务,提升工业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

王家河工业大数据产业园。到2025年,建成工业大数据产业园、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智慧工业园区及工业公共服务平台。

3.搭建融合创新的服务业发展新体系

围绕商贸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康养医养四大主要领域,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赋能现代服务业。

1)加快数字化商贸服务提升

引导传统商贸企业线上发展。推动传统商贸企业积极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快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金融,鼓励铜川益民利农等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对接平台,实现协同发展。支持终端店面、超市等市场主体依托电商平台创新服务内容及模式,提高商贸企业的运营水平和效益。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一线第三方电商平台,通过苏宁易购王益直营店、京东专卖店的规范化运营,推动商贸服务业线上线下有效融合。推动产业带、特色馆、农商互联供应链项目建设,推动王益区优势特色产业的电商化发展,引导全区生产企业采取网络零售、在线批发、代运营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发展电子商务。以数字化商贸服务平台为支撑,向上向下拓展商品采购、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服务功能,逐步形成电子商务生态闭环,培育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推动商圈上档升级。重点打造文化宫片区大型商贸和红旗特色商业步行街示范商圈,聚焦管理智能、运营高效、服务便捷的目标,构建智慧商圈,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建设改造,培育新型商贸业态,加快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促进文商旅一体化融合发展。

2)提升物流行业数字化水平

推动物流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提升公路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鼓励应用公路智能养护设施设备,提升在役交通基础设施检查、检测、监测、评估、风险预警以及养护决策、作业的快速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农村公路、旅游路线建设、管理、养护、运行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构建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开展物流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加快建设渭北智慧物流园,依托园区建设5G物流云平台,积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业全流程的深度融合,实现物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转型发展。健全农村物流配送网络,推动优质商品进农村、特色农产品进城市,加快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做大做强晟益智慧冷链物流、渭北智慧物流产业园等一批支撑项目。积极融入市级农业大数据平台,高标准建设规范化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集交易、集散、结算、展示、配送、检测管理、信息发布、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项目。

3)打造智慧医养产业体系

依托已有的康养产业基础,着力建成“医-药-养-游”全域健康城市格局,建设陕西医养康养产业先导区。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打造渭北医养康养线上平台中心,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利医疗服务。以康复、护理、养老、休憩为中心,加快建设王家河医养康养基地、区中医医院、福居养护院,依托福居养护院,打造智慧养老社区。聚焦康养产品和项目开发这一核心,着重从中医药康养和康养旅游两个方面入手,形成具有王益特色的康养服务业态,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康养老物联云平台,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水平。打造集互联网运用、综合信息管理、业务办理审批、数据资源整合、智能设备、医疗服务、后台响应、监督管理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养老产业体系,助力建成全省智慧康养基地。

4)创新智慧文旅服务形态

打造全域旅游格局。依托“孟姜女故里·耀州瓷家乡”文化品牌,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联动转变、散点开发向片区集聚转变,打造“一厅一带两区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建设文化旅游大数据平台,整合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投融资项目、数字文物资源等大数据资源,全面提升智慧管理和服务水平。

推进“互联网+文旅”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在旅游景区、场馆、文化演艺场所等重点区域的5G网络部署。探索智慧旅游应用,推进旅游资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VR等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业的服务品质。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包括智慧旅游平台、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景区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和指挥调度中心,加强对景区的实时监测和运营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并优化游客体验,积极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

创新旅游营销手段。利用短视频营销手段,集中资源打造具有较大传播价值的“网红”景点或旅游商品,活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培育王益区旅游粉丝社群。寻找富有王益区本土化特点,符合旅游景区的特性,定位准确的历史故事主题,构造具备特殊意象的旅游体验项目,设计系列故事文化型旅游产品,使文化故事载体化和物质化。

扩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创新旅游企业融资方式,构建文旅产业、农旅产业基金,搭建市场化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筹集发展资金,鼓励“先游后付”的方式,促进旅游消费升级。

专栏6 服务业数字化创新工程

 

智慧商圈。聚焦“一心一城两翼四街区”商业空间布局,加快推广应用5G技术,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加强智慧消费、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建设,丰富智能化场景应用;建设综合运营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消费互动和运行监测,提升智慧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到2025年,全区培育形成50亿元规模的市级商圈1个。

王益区“食尚王益”“民宿王益”建设。建设特色美食街区,重点培育文化宫商业街、青年路、文杰巷、金华夜市、秦人村落等特色餐饮街区。实施大型商业综合体室内美食街区拓展工程,建设文化宫、华天

 

广场、金茂大厦3个左右场景式室内美食街区。围绕乡村旅游发展,规范提升农家乐,大力发展精品民宿,规划期内,培育建设秦人村落、红色军台岭等2-3个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集聚区,形成特色鲜明、高中低档均衡、空间分布合理的住宿业服务体系,满足各类消费需求。

王益区电商孵化楼建设项目。到2025年,引进50家以上中小电子商务企业,搭建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服务平台。搭建新建医疗器械供应、工业品销售、软件开发等业务为一体的销售服务平台。

网红产业基地。依托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以网红培训服务、产业生态链公司为核心,打造网红产业基地,主要包括:网红梦工场、电商产业区、网红职业学院、网红公寓综合配套服务区,吸引国内外网联网创新企业落户,打造超大型的网红经济基地。

铜川渭北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到2025年,建成集数字化物流、交易中心、仓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建成集电商物流仓储基地、快递分拨中心、工业物流大型仓储、农产品冷链仓储配送、农产品交易中心、物流运输车辆设备保障维修厂以及辅助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可循环的物流设施。以物流园区为核心,搭建电子物流的统一5G物流云平台以及5G智慧物流服务管理系统,实现网上物流订单、电子结算。

王家河工业园区科创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在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占地240亩,建筑面积约17万㎡,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18栋、综合研发楼、同时配建厂区道路、消防、地下及地面停车场、绿化及其他配套设施。

生鲜冷链配送基地暨连锁直营店建设项目。到2023年,建设11000平米的北市区农产品低温和保鲜库、2000平方米仓储中心及800平方米的分拣基地同时建设单体店面超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农副产品连锁店,覆盖全市大中型小区。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及基站定位技术实现对移动场景下的冷链环境检测及车载、仓储环境下的冷链环境检测,可以实现冷链采购、存储、销售等过程各环节的数字化追踪与溯源,保持货物价值和品牌形象,提升客户感知和品牌价值,使生产者、消费者都能够获取最佳的效益,满足运输与销售公司的冷链管理需求。

王益区晟益冷链物流仓储。总用地面积10139.44㎡(合15.21亩),总建筑面积4384.44㎡,一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指挥中心、仓储中心(标准化厂房)、门房;二期建设内容为冷链室外配套设施,包括场区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以王益区晟益冷链物流仓储中心为根基,打造冷链仓储物流园区数字化平台,部署构建物联网管理平台、智能仓储管理平台、新能源节能系统等,提升库房数字化水平以及流程透明度。以数字化构建冷链智慧生态,打造包含行业资讯、产品采供、在线交易、物流整合、仓储服务、金融服务的冷链供应链生态平台,实现冷链供应生态的业务整合与流程效率提升。

区块链智能物流中心。项目引进先进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智能仓储应用模式,实现电子平台交易、物流仓单质押、城市智能配送等功能,为经开区商贸物流企业提供现代化、智能化的智慧仓储服务,提高货物仓储配送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重点建设智能仓储中心、智慧物流中心、车源中心、第三方物流总部、配送中心、快递集中中心、电子商务交易及金融服务中心等。

“秦鲜生”生活馆连锁店建设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建设30个单店面积超50平方米的鲜活农副产品直营店。

润果居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建设项目。建设苹果为主的水果种植区1500亩,果蔬仓储物流区、冷藏库、果品分选车间等30亩,建设苹果为主的农产品销售门店4个。

王益区生鲜冷链配送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占地100亩,主要建设冷库8座,冷链线2条,冷链加工线2条等。

西北智能物流仓储设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集数据应用分析、物流智能展示,智能设备制造、销售为一体的一站式物流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京东云仓、京东物流大数据分析及基地提供配套设施设备。

王益区益民智慧仓储建设项目。建设数字智慧化管理系统,为物流仓储中心等提供智能化管理。

王益区康养中心建设项目。项目用地49.512亩,总建筑面积53712.3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2326.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385.47平方米。共设置905张老年床位,床均面积46.77平方米/床。包括:地上建设老年人康养建筑楼、接待服务楼、康复楼、邻里中心等;地下建设动力中心(设备用房)、人防工程、停车库、库房等;配套建设综合管网、道路、园林绿化等。

王益区智慧养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49.98建设医养结合和智慧养老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15169.94平方米,设置老年人护理床位350张。其中,新建一栋地上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医养结合综合服务楼,建筑面积12872.53平方米;新建一栋地上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297.41平方米等。

王益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建造面积为492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一座馆、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游泳馆一座,同步道路 绿化、内部设施配备配套设施。

铜川军台岭文化旅游项目。主要建设游客综合服务中心2280.5平方米、研学基地22033.8平方米、配套游客集散中心及休憩区1486.05平方米,硬化道路、修建停车场、污水处理站、管网基础设施及景观生态绿化配套服务设施等工程。

王益区红旗街文化旅游提升改造项目。利用红旗街道路和华天广场地下空间,加快利民巷商业步行街购物中心建设进度,改造建设地下特色商业街和停车场。

一体化酒店建设全面提升改造项目建设一栋总高6层客房90余间的智能化闭环型酒店,配套面积2000平方米含室内高尔夫、AI体验馆、密室逃脱的现代会所和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集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无线局域网系统、集成安防管理等系统于一体的沉浸式智能3.0酒店。

(五)数字赋能,打好数字化治理转型

依托数字技术,推动政府治理转型,着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健全完善数字应用体系,持续探索拓展信息化服务民生的新途径。用治理优服务,以服务促治理,实现王益区数字化治理能力的全面优化加快王益区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1.打造政府治理新模式

1)深化智慧政务一体化进程

夯实智慧政务发展基础。构筑全区统一的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步伐,建设评估和督查制度,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完善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六大基础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目录,加快推动各街道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制定出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切实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全区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共享、协同计算、高速连接、智能决策、服务民生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以“城市大脑”全面支撑城市治理“一脑通治”、“一屏通览”、“一网通办”。

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上下协同、整体联动、运行高效的新型政务服务系统,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统一入口打造,建设“数字王益”手机APP,借助轻触点应用方式提升使用体验,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数字化、便利化水平,实现从“等会儿办”到“马上办”,实现“一门受理、一窗联审、一次缴费、一网办结、只跑一次”。

2)塑造城市智慧治理新体系

健全大数据治理体系。以城市治理、运营为核心,集聚城市数据,打造“人+标准+流程+技术”的大数据治理体系,基于国家、行业标准,定义政务数据标准体系,提供可视化的、智能化的平台与工具,帮助政府部门实现便捷分析与实时监测、管理。

建立王益区智慧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城市运行的各类感知数据、行业数据、业务运行数据、网络数据等,实现城市运行态势的多维度、立体化呈现,借助物联网、智能摄像头等数字化设备手段,建立起实时、动态、精准的城市治理网格化体系,推进网格化与联勤联动治理模式,有效触达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城市管理、综治、社区服务“三网合一”,建立上下贯通的监督指挥体系,基于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综合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全面、智能、科学的支撑手段,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水平。

展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打造集孵化培育、合作交流、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社会组织综合平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畅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完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双向融通”智慧化网格服务体系,搭建掌上服务平台,以“服务居民在身边”的理念解决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3)推动数字化生态环境监测

广泛应用5G、物联网、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整合现有各类监测设施,建设统一的涵盖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噪声和辐射等要素的生态环境监测平台、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管理平台。加强河段与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数据的搜集和汇聚,建立王益区生态环境主题库并不断更新维护。不断提升数据开放利用水平,为使用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环境状况评估预测和环保领域跨行政区域联防联控奠定基础,方便居民通过门户网站、APP、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获得所需环境信息服务,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数字治理、精准治理和智能治理。

4)建设智能应急防控体系

建设智能化应急管理和救援平台。推进覆盖全区的风险感知物联网应用体系建设,逐步建成应急管理风险数字地图。以区应急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融合原应急、三防、森林防火、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指挥平台功能,升级建设集统一指挥、快速响应、信息共享、可视化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应急指挥平台。

重点推进地质灾害智能监测和预警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内涝、城市边缘滑坡的提前预警。推进地质灾害监测物联网云平台建设,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地质灾情速报、定期巡查、重点调查、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等功能,并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分析,从而提高预警时效性及准确性。

搭建公共卫生预警指挥平台。采集汇聚人群健康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模分析对传染病进行预测,促进公共卫生机构提前采取措施进行传染病预防,进一步保障居民健康。按需部署5G消毒测温机器人、防疫无人机等远程或自动化产品,实施零接触的管理与服务,降低防疫人员感染风险的同时提供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全面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一件事一次办”套餐集成服务模式,落实“一窗办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工作要求,全面实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快审批流程,深化“一网通办”改革。聚焦企业需求,实施“一照多址”“工位注册”登记方式,全面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调整清理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相关制度,营造审慎包容的制度环境。

6)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利用陕西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立完善统一的政策咨询、投诉、举报和建议平台和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打通省、市、区数据链,实现数据共享,推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完善重点行业信用记录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加大社会诚信基础建设力度,建设高水平信用王益。

增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效率和便利度。将“铜城办”APP作为全区线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开发Web、小程序、自助机等不同方式用户接口。推进全区政务服务事项信息统一受理、协同办理、统一反馈,建设“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提升政民互动数字化水平。打通12345市民服务热线、“铜城办”APP与区政府各部门OA办公系统之间的连接,实现政民互动事项“接诉即办”快速响应。拓展市民参与社会共治的途径,构建市场监管、税收、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数字共治平台。

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数字产品、软件产品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执法监管能力。优化专利转化政策,提高专利转化质量和效率,提高数字经济专利转化供给侧水平。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产业模式、强化维权意识,促进各方机构多方联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培育一批专业化、品牌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培育,鼓励企业运用专利、版权、商标等方式保护品牌价值。

2.推动数字惠民新服务

1)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升级

紧抓王家河街道、红旗街道、青年路街道、七一路街道、桃园街道等老旧小区改造契机,有机结合社区智能化管理、物业数字化管理、政府公安管控,建设社区综治管控平台、社区矫正信息化系统,提升社区治安防控水平。加快智慧安防小区、智能摄像头等硬件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新型智慧社区,持续推广“关爱老人一键呼叫”便捷服务系统。支持发展社区综合服务,鼓励发展无人售货等便民新业态。搭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家庭用品配送、家庭理财、家庭营养师等综合性家庭服务发展壮大。

2)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整合数字党建、自治管理、便民服务、文明建设、电商服务等资源,通过全数字化运营,打造以政府建设、公司运营的可持续数字乡村生态发展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升级提质。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助力平安智慧乡村建设。

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众筹农业、品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新载体,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好引领和深度融合带动。

3)助推智慧教育平衡发展

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探索和推广基于移动终端、网络教学等信息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智慧教育支撑服务体系。整合教育信息化和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支持网络化教育、电子书包、网上教学等服务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将数据作为教育产业的核心要素,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投入透明、教育全链追踪、探索新型教育下创新的区块链教育发展新模式。

4完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完善医疗数据资源库建设,推进全区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管理等基础数据库与系统建设。整合基层医疗系统,畅通各级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建立跨机构的分级诊疗管理体系。建立传染病应急系统,实现全域传染病感知、监测、追踪、分析及传染病信息服务等功能,提升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能力。2025年底,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

5)深化智慧社保体系建设

推进“互联网+人社”融合应用,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线上办理深度和效率,推进社保经办信息化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子化建设,依托“秦云就业”和“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逐步构建实体大厅、网上平台、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公共社保服务平台。

专栏7 数字化治理重点项目

 

智慧平台网格化。依托互联网管理平台,通过网格化方式对辖区内的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面信息智能化采集管理,并通过部门信息共享、融合一体、统一平台,实现社区之间数据整合,提供综合社区智能化服务。完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双向融通”智慧化网格服务体系,搭建掌上服务平台,以“服务居民在身边”的理念解决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王益区体育桥城市地下车库建设项目。新建车库一个,建筑面积18387平方米,设置车位501个,同步建设 通风、道路引线、消防等配套设施。

王益区非集中连片城市公共停车场项目。新建停车位2000个以上,其中新建五一饭店、小河沟建安公司5、6号楼、二厂巷(七一办原址)、大同沟管件厂家属楼原址、铜运司大修厂、红星阁、小河沟高二三排、新兴沟沥青厂等全封闭式停车场,停车位1250个;人行道改造750个车位及智慧停车系统安装工程等。

王益区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在政府闲置土地、企业闲置土地及危旧建筑拆除土地等新建改建停车场及附属设施等。

铜川市王益中学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为王益中学配套安防、录播教室、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智慧教学展示等22个系统。

铜川市人民医院城市检测基地项目。建设一所市级核酸检测标准化实验室场所。

王益区基层医疗综合能力暨医养结合服务提升项目。新建、改扩建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设成现代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行健康管理服务建设。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远程医疗平台延伸至乡镇卫生院,搭建远程医疗全覆盖。

智慧市政。到2025年,建成王益区智能化市政综合管理平台,形成覆盖全的物联基础网络,基础设施的可控性、安全性、可靠性大幅提高,新建感知系统与市政综合管理平台达到100%对接,实现城市信息采集、管理与应用一体化。

智慧环卫。到2025年,建成王益区智能化环卫综合管理平台,推进城市环卫管理信息化管理。

数字乡村。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实现农村有线数字电视、4G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农村家庭基本具备100M以上接入能力。

新川公共服务配套项目。项目主体位于新川沟口原新川水泥厂黄土矿、占地约30亩、总建筑面积约8828㎡。拟新建文化活动中心1座,为现有13座建筑进行装饰装修并对所在院落进行绿化等配套建设。

王益区黄堡镇老旧小区楼体及配套改造项目。辖区内15个小区32栋楼进行楼体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室外管网、供水等破损严重设施进行修复改造,增设消防、安防等设施;对老旧小区楼体外墙保温、防水、窗户等进行更换,更换老旧管道等,小区内配套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王家河街道老旧小区楼体及配套改造项目。对辖区内16个小区146栋楼体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室外管网、供水等破损严重设施进行修复改造,增设消防、安防等设施;对老旧小区楼体外墙保温、防水、窗户等进行更换,更换老旧管道等,小区内配套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王益区红旗街街道老旧小区楼体及配套改造项目。对辖区内48个小区186栋楼进行楼体及道路、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管线、道路绿化、路灯等设施集中改造与修复。室外管网、供水等破损严重设施进行修复改造,增设消防、安防等设施;对老旧小区楼体外墙保温、防水、窗户等进行更换,更换老旧管道等,小区内配套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王益区七一路街道老旧小区楼体及配套改造项目。对辖区内45个小区115栋楼的室外管网、供水等破损严重设施进行修复改造,增设消防、安防等设施;对老旧小区楼体外墙保温、防水、窗户等进行更换,更换老旧管道等

王益区桃园街道老旧小区楼体及配套改造项目。对辖区内42个小区86栋楼进行楼体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室外管网、供水等破损严重设施进行修复改造,增设消防、安防等设施;对老旧小区楼体外墙保温、防水、窗户等进行更换,更换老旧管道等,小区内配套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王益区青年路街道老旧小区楼体及配套改造项目。对青年路街道老旧小区、青年路社区北片区、史家河社区西片区、五一社区东片区等4个老旧小区楼体及配套进行改造。

王益区老旧小区外道路配套及排水工程。对青年路片区、红旗片区老旧小区外道路、绿化、排水、照明和交通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新建5处停车场。

铜川市北市区高铁新城建设项目。依托高铁站点,推进周边区域开发建设,用地面积1086.75亩,总建筑面积110.4万㎡,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5.8万㎡,商业建筑面积24.6万㎡。主要实施中央休闲绿带、第四代商业综合体、情景商业街区、宜居住宅、城市郊野公园等五大板块。

西延高铁铜川北站片区配套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站前广场及地下停车场、公交车站以及长途汽车站等客运集散转运基础设施,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广场硬面工程、房屋建筑工程、通信、电力、给排水等市政管网工程、区域道路网工程,外部道路衔接工程等。

咸铜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西安至铜川王益段。上跨桃园路、云梦小区、公园路三处道口,李家沟道口“平改立”,做好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

王益区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到2025年,完成铜川市王益区水利数据中心、河流水文水资源监测设施、水土保持监测站等的建设,完善水资源系统智慧水网、建设水土流失监测数据库及系统等。

铜川市生态环境保护智慧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新增颗粒物在线监测设施104套,建设全区生态环境智慧网格管理平台,集成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水环境质量在线监测、颗粒物在线监测、网格化视频监控等监测数据,建成可视化管理系统

王益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及国(省)控站首要污染物溯源和成因分析系统项目。新建9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王益区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格化建设项目。在王家河、漆水河王益段建设6处水质自动监测微站

王益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建设集统一指挥、快速响应、信息共享、可视化于一体的智慧应急指挥平台。

王益区应急物资储备库改(扩)建项目。在王益区粮食物资储备现有场址进行改扩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改造原有储备库1500m2,改造场地内水、电、气管网以及亮化、绿化、消防系统工。2、在储备库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建储备库房4800m2,安全计量用房150m2。3、改造晾晒场2600m2。4、建设储备气调库500m2。5、购置晾晒设备、监控设备、转运车辆等所需设备。

(六)激发活力,打好创新支撑体系协同战

通过加大培育市场主体力度,强化数字经济精准招商引资,组建数字经济产业联盟,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体系等多种举措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创协支撑体系,营造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城市创新能级和竞争力。

1.培育数字经济市场主体

完善和制定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激活数字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紧抓“飞地经济”发展机遇,着力将“飞地园区”打造为王益招商引资的“新高地”。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结合企业类型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给予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并指导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传统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2.强化数字经济精准招商引资

对王益区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明确全区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和考评办法,充分发挥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牵引带动作用,激发和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对接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以及飞地经济发展机遇,重点跟进智能制造类企业,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3.搭建数字经济创新平台

建立区内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技术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搭建数字经济共享信息、培训交流平台,开展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的对接工作,举办数字经济领域咨询服务和人才培训等活动。积极推动王益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特色化发展,提升现有平台的运行成效,支持联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平台型众创空间,促进资源共享。

4.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体系

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关中建设、铜川增材”的定位,打造对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开放合作平台,鼓励区域内企业搭建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实现各产业协作配套联动发展,力争多引进大项目、龙头企业,联动区域内的各开发区、园区,积极承接数字产业及相关领域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

专栏8 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王益区智慧轻工产业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200亩,建设智慧轻工标准化厂房,并建设研发、展厅、道路、绿化等辅助生产设施

加强招商引资专项行动梳理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瞄准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做好强链补链工作。加强与火计(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火计云”平台,持续为企业提供高品质平台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加强京东方汇云计算有限公司与区现有物流、仓储企业合作,降低本地物流成本。加快建立深圳市“飞地园区”,进一步加大数字经济产业招引力度。

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现代陶瓷研发生产基地、陶瓷研究实验室及陶瓷文化产学研基地,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高端陶瓷研发;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果友协会等科研单位,建立完善“产学研”创新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建立多元协同的数字经济协调机制,发挥好区发展改革局在促进王益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统筹作用,协调各相关单位建立联动、共建共享机制。建立数字经济发展任务跟踪管理工作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定期发布“王益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开展任务事中事后管理,对任务进展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动态调整;制定数字经济发展实施细则,积极推进“新基建”领域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和标杆项目。

(二)扩大招商引资

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先进陶瓷、高端商贸、智慧物流、文化旅游、医养康养、特色农业等产业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突出各园区的招商主阵地作用,调动全区上下抓项目、促项目的积极性,形成全员招商大格局。加大科技创新型项目的引进,加大项目对接,以央企、世界500强及全国民企500强企业为重点,动态调整招商目录,做好项目对接和投资环境推介,促进在谈项目签约。

(三)强化人才支撑

建立数字人才需求目录和人才数据库,加强对数字人才引进、培养和集聚的政策支持。依托“六大人才重点工程”等人才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数字领域急需紧缺的创新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地方智库。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在住房、子女上学、交通、医疗服务、融资等方面提供便利,对首次创业并正常经营7-12个月的返乡创业人员,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优化发展环境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提升线上办理能力。推广电子证照、票、章应用,积极探索电子执照、电子发票、电子印章应用场景,优化各类事项审批流程,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从在线服务成熟度、在线服务成效度等角度数字化呈现政府对企业服务情况,建立起良好的反馈监督机制,促进政府服务效能提升、促进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吸引企业入驻。


网络编辑:艾瑞敏
信息审核:张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