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SWYQ-2009-000689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发文文号: 
发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09-09-15 15:10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王益区人民政府
索引号:  TCSWYQ-2009-000689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发文文号: 
发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09-09-15 15:10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王益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王益区加快县域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的通知

来源:王益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09-15 15:10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王政发〔2009〕16号
 
 
铜川市王益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王益区加快县域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王益区加快县域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日
 
 
王益区加快县域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9-2012年)
 
     为适应服务业快速发展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要求,引导和促进我区服务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不断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服务业网络和商品流通市场体系,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的目的意义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连,与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本规划所指服务业主要涵盖零售、批发、仓储、餐饮娱乐、旅游、中介服务、金融服务、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和各类商业经营性服务的各个行业。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统一、有序、和谐”市场体系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三产兴区”战略,围绕“一轴两廊四园区”产业发展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创新消费服务方式,提高资源配置率,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区域内城镇化水平和高密集的人群,为我区大力实施“三产兴区”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我区作为铜川市经济文化中心,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27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为57.2%;2008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9亿元,占全市比重为45.5%。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35000余人,占全区就业总人数的41%。
     (二)区域内服务业发展基础坚实。截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商业网点约6000个;其中,大中型商品零售企业10家、知名品牌服装专卖店、家电专卖店175家,小型商品批发零售业252户、个体批发零售业3039户、大中型餐饮娱乐业15家;金融业网点 58个、网络信息网点23个、中介服务业网点36个、房地产业法人单位30个、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2327户等。
     (三)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娱乐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百货商场、综合超市、连锁超市、专卖店等新兴零售业蓬勃发展。目前拥有正大百货、百盛国贸、苏宁电器、家福乐等大型的商场和名牌名品店;铜川饭店、铜川宾馆、煤业宾馆、云海蓝天等为主的餐饮休闲娱乐中心;形成了川口农产品批发市场、公园路创卫市场、招商市场、青年路市场等专业市场,服务业的发展初步展现出规模和行业优势。
     (四)名牌企业引领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和服务网点改造提升使我区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有了一定提升。相继引进了百盛国贸、苏宁电器、肯德基等大型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改造了铜川饭店、正大宾馆、煤业宾馆等宾馆,启动了五一路商业区改造等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入运营,提升了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对于我区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房地产业迅速崛起。近几年,随着老城棚户区、沉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的不断发展,我区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2008年末,全区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30个,从业人员523人。
     (六)中介服务业逐步发展。目前我区中介机构包括资产评估、产权转让、法律服务、破产清算、会计、审计、仲裁、代理、人力培训、劳务输出、信息咨询、工程监理、环境评价、旅游、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等服务中介组织。各类中介组织36家,从业人员584人。
我区是原铜川市政治经济中心,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原有的服务业结构层次偏低,服务水平和档次不高;功能不够完善,特色不够鲜明,局部地段商业网点布局不够合理,部分商业设施陈旧,管理方式落后,停车场所不足;新兴工业园区、住宅区商业网点发展相对滞后,商业设施配套不全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商业网点数量较多,但经营规模多数偏小,对增强区域经济总量贡献不大。这些既不能完全满足服务城市、服务产业的需求,又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起到制约。
     四、发展目标
     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02亿元,年增速达到15.6%,占全区GDP比重达到55.26%;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7.2亿元,年增速达到21.3%;基本形成大中型商场超市达到16家,新增6家;新建专业市场4个;新建四星级宾馆饭店3家。新建大型物流企业2家。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标准化农家店;改造、新建服务业网点100个(中小型餐饮、超市、娱乐、专卖店),新增从业人员6000人。
     五、发展布局
     围绕构建“一轴两廊四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以川口至河滨路为轴的商业中心区。 以王家河、黄堡为两翼的商贸服务业辐射区。“一轴”形成川口批发业聚集区、红旗零售、餐饮娱乐聚集区、五一路特色服务业聚集区;两翼形成王家河农贸综合市场、黄堡建材批发市场、黄堡陶瓷文化旅游市场、黄堡农贸综合市场四个专业市场;依托耀州窑文化,开发耀州窑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大型物流企业两户,在赵家塬建设现代物流仓库发展现代物流业。
     (一)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
     一是大力发展区域商业聚集区。在川口以川口果蔬批发市场、丽瑞迪汽车超市、招商市场、烟草公司为核心建设川口批发业聚集区。形成集农产品、日用品和烟酒批发为主的批发市场和专业汽车销售市场。改造川口果蔬市场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川口电影院建设电影院综合商场;在百盛国贸-体育桥形成铜川饭店、铜川宾馆、肯德基、煤业宾馆等为龙头的餐饮、休闲娱乐业;以百盛国贸、正大商城、苏宁电器、星光百货商场超市为龙头的商贸聚集区;改造原市公安局办公楼建设餐饮娱乐项目;改造文化宫建设购物广场、百货大厦超市、整合新风商店、星光等沿街的门店形成大型区域购物中心。整合五一路商业资产,盘活闲置的、低效率的商业资源,利用正在建设的书苑商城、五一尚城、五一百货商场及云海蓝天、重庆家人等为中心建设特色服务业聚集区。在延安饭店南至城区医院北改造建设一处较大型的百货商城作为旗舰店,引领五一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
     二是优化提升专业市场。依托黄堡、王家河两个工业走廊,建设黄堡农贸综合市场、黄堡建材批发市场、黄堡陶瓷旅文化游市场、王家河农贸综合市场四个专业性市场。在黄堡镇李家沟,建设一个20000平方米的集建筑材料的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在黄堡街道建设一个集农副产品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农产品集贸市场;依托耀州窑文化遗址,开发耀州窑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陶瓷旅游业,在耀州窑至灯泡厂建设集陶瓷工艺品的销售、展览,以及陶瓷旅游为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市场。在王家河炭科沟建设集农副产品交易、存储、保鲜、加工、配送、连锁经营为一体的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农副产品批零市场。这些市场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4500人,同时可带动周边的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是全面发展社区服务业。以房地产业为依托,以街道、居委会或社区为基础单元,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结合我区实际,改造现有的青年路、大同桥、红旗、宜园路、王家河、黄堡社区商业中心;在新开发的星河湾、利群小区、振兴小区等社区,重点发展群组式、多点式布局的新型社区商业,增加服务门类,完善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对城区内的社区商业网点进行改造和补充,优化结构布局,增加中型超市、小超市和便利店、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网吧、教育培训等,实现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加快营造适宜现代人生活居住的社区消费环境。
     (二)突出发展餐饮住宿、娱乐业
     依托我区餐饮娱乐业发展的优势,大力培育餐饮品牌企业,推进铜川宾馆、铜川饭店等旗舰店加快规模扩张,提升服务水平和档次;努力推进特色菜品创新和文化挖掘,促进餐饮经营内涵式、特色化发展;规划改造现有规模小、档次低、服务水平偏低的餐饮娱乐企业,建设规模大、档次高,设施先进的健身、美容、茶秀等特色娱乐业服务场所;积极发展大众餐饮,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推进住宿业快速发展,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积极发展经济型酒店,规范发展各类大众化旅馆;在餐饮和住宿业全面推进标准化服务和现代化管理,全面提高餐饮住宿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管理,推进全区餐饮和住宿业健康发展,到2012年区域内建设3家四星级的宾馆饭店,以及3-4家综合性的休闲娱乐企业。
     (三)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
     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各类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培育一批涉农商贸企业,切实解决农副产品的供销问题。以“万村千乡”、农家乐市场建设为载体。改善农村居民的购物环境和商品质量,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到2012年,使“万村千乡”农家店全面覆盖行政村。加快发展农家乐,扶持赵家塬和塬畔村农家乐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稳健发展房地产业
     按照“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调控积极有效”的房地产发展思路,建设利群、星河湾新型生活区。以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为契机,规划周边的地产区块,合理布局生活居住区、商贸服务区二大功能区块,加快周边商业房产的改造与开发;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完善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科学安排高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供应比例,抓好拆迁安置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矿务局沉陷区改造、桃园矿滑塌区改造为主,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满足低收入水平群众的住房需求;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积极培育2-3家成长潜力大、品牌意识强的企业成为龙头企业,支持以龙记房地产、市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带动我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房地产产品质量整体提高。
     (五)积极培育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我区文化资源,依托耀州窑文化资源。扶植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企业、中介组织,培育文化经纪人。开发耀瓷文化,发展年画、剪纸等民俗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文化演艺娱乐、音像电子、体育健身、广告印刷等产业。加快文化设施建设。依托华天商业广场、方舟文化广场,发展文化演艺事业;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促进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规范发展广告业,提高广告的文化内涵,逐步建立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广告信息传播和市场营销服务体系。繁荣文艺创作,重视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图书、音像等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六)规范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业
     大力扶持民营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和扶持、催生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准、较大规模的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市场管理服务、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服务、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等专业技术要求高、影响面广的知识密集型中介企业,逐步提高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层次与水平,实现与我区制造业基地建设间的互促共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养一批中介服务业领域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有序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企业,推进本地服务业与国际接轨,加快提升我区中介服务业整体档次。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执业资格的高素质人才,提升中介组织队伍的整体水平。
     合理规划和调整县域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布局,积极引进新设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省内外城市商业银行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开拓业务。加强信用担保、资信评级等金融中介服务。深化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改革,支持信用联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稳妥发展地方小额信贷组织,帮助小额信贷组织防范资金风险。
     拓展地方信托、租赁、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发展多元保险市场主体,形成专业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保险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八)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1、加强网络传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等公司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以及电子政务、商务、社区信息化,金融现代化支付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应用项目。全面完成“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工程。
     2、扶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我区公益性与商业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公益服务能力,加大培育一批商业性信息资源企业,加快商业性信息资源市场化进程。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社区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专业服务,重点抓好各类专业信息市场、农村信息服务市场以及重要产业信息市场的网络化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提供各种服务的网络公司,形成规模化的互联网服务市场和产业链。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切实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根据我区服务业点多面广、涉及管理部门较多等特点,切实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实行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加强指导,优质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全面公开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减少前置性审批及附加条件,缩短审批时限。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建立健全执法工作规章制度,完善检查工作程序,正确行使管理权力,积极支持和切实保护服务业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及权益,切实为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消除体制障碍,加快现代服务业市场化步伐
     消除体制障碍,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省内外资本及民间资金进入服务业。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垄断,取消妨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限制,鼓励民资以参股、租赁等形式,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革、改造,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发展一批以品牌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跨行业、跨地区的现代服务企业集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增加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的供给量,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优化配置社会服务资源,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
     (三)鼓励全民创业,培育市场主体,扩大总体规模
     鼓励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军转干部等自主创业和二次创业。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点支持服务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扩大规模,设立服务业引导资金,由区财政在预算内分年度适当安排,主要用于国家引导资金的配套对重大功能性服务业项目和社会服务业予以奖励,以及影响大、带动作用强、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业重点项目给予贴息或补助,以吸引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进入服务业,激活民营企业发展潜能。
     (四)优化产业布局,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支持力度的机遇,统筹城乡建设。调整政府资金投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集镇倾斜,加大农村道路、供水、供电、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投入,增强小城镇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服务的功能,从而带动高效农业、集市贸易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在商业中心区重点发展服务业。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实施“退二进三”,将不宜在商业中心发展的工业企业关闭或迁往园区,用调整出来的场地兴办现代服务业,为大中型的商贸流通业提供经营产所。同时加大铁路、公路、供水、供电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益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化质量,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五)构筑人才高地,强化智力支持
     加快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加强与教育机构、高校的合作和交流,有计划的引进信息、物流、商贸、旅游、科技服务等行业的紧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并妥善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各种后顾之忧,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加强岗位职业培训,重点吸引培训组织来王益建立培训分支机构,健全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质,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建立现代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六)优化组织领导,提高引导协调能力
     加强和优化服务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建议成立以区长为组长,主管副区长为副组长,以计划、财政、经贸、招商、中小企业、粮食、农林、文体、土地、工商、安监、质监、城建、交通等单位为成员的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服务和指导,确保政府所定产业规划及发展项目的科学性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延续性,以促进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如遇城市规划调整,本规划相应予以调整)。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崔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