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SWYQ-2021-002507 主题分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发文机构:  区发改局、区联合征信中心 发文文号: 
发文日期:  2021年09月01日 发布日期:  2021-09-02 10:29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王益区人民政府
索引号:  TCSWYQ-2021-002507
主题分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发文机构:  区发改局、区联合征信中心
发文文号: 
发文日期:  2021年09月01日
发布日期:  2021-09-02 10:29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王益区人民政府

铜川市王益区发展和改革局
铜川市王益区联合征信中心
关于印发《铜川市王益区“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来源:区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09-02 10:29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黄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铜川市王益区“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铜川市王益区发展和改革局     铜川市王益区联合征信中心

                                                                              2021年9月1日

铜川市王益区“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目 录

一、整体思路…………………………………………………4

(一)发展基础…………………………………………4

(二)指导思想………………………………………………9

(三)基本原则……………………………………………10

(四)主要目标………………………………………………11    

二、健全社会信用法规制度体系……………………………12

(一)完善信用法规应用建设………………………………12

(二)完善信用建设工作标准………………………………12

(三)完善行业信用管理制度………………………………13

三、健全社会信用服务支撑体系……………………………13

(一)深层次推进信用信息共享……………………………13

(二)全方位加强公共信用服务……………………………14

(三)逐步发展第三方信用服务……………………………15

四、健全社会诚信监督管理体系……………………………16

(一)完善企业诚信监管体系………………………………16

(二)完善个人诚信监管体系……………………………18

(三)完善政务诚信监管体系……………………………19 

五、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20

(一)加强和规范信用信息应用……………………………20

(二)加强和规范信用联合奖惩……………………………21

六、健全诚信建设协同推进机制……………………………23

(一)政府推动………………………………………………23

(二)文化引领………………………………………………23

 (三)示范带动………………………………………………24   

为加快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诚信王益”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铜川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和《铜川市王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

一、整体思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王益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路,获得了国家电子政务理事会高度肯定和赞扬,认为王益“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信用管理经验”。我区还是首批创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区(县),获得陕北片第三方评审第一的好成绩。2020年,被我市列入首批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区(县)创建单位。

1.推进机制健全完善。成立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负责全区社会信用体系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工作。建立了责任清单,将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单位,夯实工作责任。建立完善全区信用体系联络员制度、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和考核制度,形成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区信用办综合协调、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先后印发《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落实区委区政府“五新”战略任务分工工作方案》(铜王信用办发〔2018〕1号)以及《王益区加强商务诚信实施方案》《王益区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实施方案》《王益区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落实组织和经费等各项保障,强化顶层设计,刚性推动有力,促进全区信用工作步入全面、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2.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制定了制定《王益区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王益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和《关于贯彻落实《陕西省信用建设示范县(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方案》等信息归集、失信惩戒方面的综合性信用管理制度性文件,以及多项部门和行业信用建设制度规范。形成了信用信息归集、应用与分类监管、联合奖惩等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

3.依托全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基本完善。通过五年建设,截至2020年底,36个部门接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陕西)、注册用户118个,归集共享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随机、一公开”等信用信息73项、总量10.8万余条,人均信用信息采集量高居全市首位。其中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近2000条次。部门信用信息报送率达到94.11%,奠定了信用信息公示查询、核查使用和信用档案基础。

4.信用信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积极发挥政务诚信建设导向作用,在政府投资、资金安排、服务审批等政务活动中率先使用信用承诺、信用审查、信用报告;信用信息与信用评价结果在各部门创先评优、行政监管、联合信用监管中广泛应用;通过公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红黑”名单,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鼓励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企业主体在合作前期形成了信用信息共享查询自觉。信用监管和信用信息的使用逐渐深入到人民生产生活中去。

5.不断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一是推进了政务诚信建设。下发《铜川市王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将依法行政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全过程。充分发挥政府诚信的表率示范作用,下发《铜川市王益区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行政问责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各级政府部门率先推进在行政管理事项中记录和使用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依法依规将公务员相关信用信息纳入档案管理。逐步建立和实施公务员录用、晋级与干部考核、提拔中的信用审查制度。

二是突出重点商务领域建设。针对影响市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的突出矛盾,加强生产、工商、流通、金融、税务、价格、质量、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统计、各类中介服务业和会展广告等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查处和联合打击违法经营、制假售假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失信行为,营造诚信市场环境。切实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共享和应用。对市场主体实施分级监管,根据失信程度等级分类管理,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和公示制度,完善市场主体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将企业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加强信用载体建设。持续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和示范创建活动,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加大贯标和示范企业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积极运用信用产品,促进企业自觉履行诚信义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严格履约,防范信用风险,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加快发展信用经济。研究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制度和协调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下发相关文件,在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社会保障、劳动用工、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组织和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等领域开展社会信用建设。创新了居民信用建设体系。光明社区依托全区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开发的居民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荣获全省信用典型案例。

四是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支持人民法院依法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做好司法信息依法公开工作,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司法活动。加强对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通过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实现以监督促公平、促公正。整合全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信用记录。建立和完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和基层法律工作者信用档案系统。

6.信用创建先行,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以开展各种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主动作为,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开展区级信用镇(街道)创建工作。印发《铜川市王益区开展政务诚信镇、诚信街道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铜王信用办发〔2018〕7号),明确了创建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主要任务以及工作要求等,并鼓励各镇办积极参加“诚信镇(街道)”创建中来。红旗办、桃园办荣获首批区级信用镇(街道)荣誉称号。计划2022年前,全区7个镇、街道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为实现“信用王益”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开展市级“信用街区”创建工作。转发《铜川市开展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方案》。按照“典型引领普遍,以市区引领农村”,以基础较好的云梦堤社区一马路街区为首要示范,开展“信用街区”创建工作。首家8户商家获全市“诚信商家”荣誉称号。

三是开展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区县创建工作。积极申报2020年全市首批信用建设示范区县创建单位,全面部署创建工作。当前,全区各单位按照责任分工,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力争2021年上半年提供第三方验收,全面完成创建工作。

从总体上,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指引下,经过多年探索积累,已经进入实质性应用快速扩展的发展新阶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信用法规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特别是规范信用信息归集、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用评价标准、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和信息安全等法规制度建设。二是公共信用信息征集覆盖面和质量有待提高,迫切需要解决关键、高应用价值的公共信用信息归集难的问题,破解信息孤岛瓶颈。三是信用信息应用有待深入推进,联动信用监管尚待强化。四是信用中介机构需加快发展、信用服务能力需尽快加强。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列决策部署,以《铜川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为指导,紧扣《铜川市王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档案和促进信用惠民便企服务为导向,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及信用信息系统综合应用与支撑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和发挥守信激励、失信约束机制作用,推动各行业领域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支持和促进数字信用产品创新与信用服务业发展繁荣,全面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提升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创建成为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区,持续增强信用赋能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能力,“信用王益”成为城市名片和竞争新优势,走在新时代全市乃至中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前列。

(三)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全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组织推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和社会治理机制,又要不断完善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创新信用服务产品,强化社会信用监督,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统筹推进与创新示范相结合。既要按照中、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和政策法规,统筹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公开、应用和联合奖惩等各项基础工作;又要结合我区、各部门实际,细化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创新推进信用监管改革和信用惠民便企,实现整体与局部有序衔接。

信息共享与权益保护相结合。既要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充分共享,满足社会应用需求,又要规范信用信息的披露、使用和服务,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信用信息“宽进”与“严出”有机统一。

信用奖惩与诚信教育相结合。既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信用约束作用,又要加强信用宣传和诚信教育,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让诚实守信、崇德向善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四)主要目标

到“十四五”末,全区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形成完整体系,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开发和应用为基础的覆盖全区的征信系统全面建成,信用服务产业和信用服务市场初具规模,信用监管、联合奖惩、信用修复等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对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成效显著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显著提升。主要量化成果表现在:成功创建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区县;七个镇(街办)成功创建区级诚信镇(街办):市区一、二马路及黄堡镇主街道无缝对接,完成市级信用示范街区创建任务;全区100家以上企业获省级信用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完成全区26个村及发挥条件的村民授信工作:完成全区在册企业公共信用评价工作等,为实现“信用王益”打下牢固基础。

各阶段目标:到2021年底,出台“十四五”期间全区信用建设顶层规划,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举措更加务实。行政处罚信息上传合规率达到100%,有效解决迟报、漏报问题,推进行政确认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全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低于0.1%。3个以上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5个以上领域建立“信易+”应用场景,全面推进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到2023年底,公共信用信息全面归集,涉企经营信用信息有效整合,满足重点应用需求。依托全市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在解决辖区企业融资难、企业信用培育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综合信用评价更加完善,支撑分级分类监管更为精准,重点领域全面建立守信激励、失信约束机制并发挥作用。15个以上领域建立“信易+”应用场景,信用惠民便企获得感明显增加,诚信文化建设取得较大影响。

到2025年底,构建起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覆盖全社会的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模式。信用建设工作基础牢固、机制顺畅、成效明显,信用监管的能力更加强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更加充分。信用应用场景丰富,多方联动、应查必查、奖惩到位。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成效突出。“信易+”领域更加广泛、更有成效。诚信文化建设全面加强,“信用王益”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城市靓丽名片。

二、健全社会信用法规制度体系

(一)完善信用法规应用建设

紧跟国家、省、市信用立法进程,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相关贯彻制度规章,充实完善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方面的制度规范。

(二)完善信用建设工作标准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责,统筹制定全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数据清单、信用信息应用事项清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建立健全政务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综合评价标准,优化完善信用建设示范镇(街道)、“信用街区”创建标准。同时,结合区情特点,制定全区各行业、各领域失信行为划分标准和联合奖惩对象(红黑名单)认定标准。

(三)完善行业信用管理制度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本区各行业、各领域信用管理办法,推进落实信用信息共享、公示和使用制度,细化完善信用承诺、分级分类监管和联合奖惩制度,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健全社会信用服务支撑体系

(一)深层次推进信用信息共享

完善公共信用信息互联共享长效机制。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面整合行业信用信息,健全行业信用记录,并依据各部门信用信息目录和数据清单,及时将相关信息全量汇集至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要安排专人负责,按照规定的期限、内容和数据规范,主动作好信用信息报送工作,实现全区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全覆盖。充分挖掘信用信息应用价值,全面提升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信用治理水平。

推进公共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深度融合。依托“信用铜川”,推动与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电商平台、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等建立广泛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以公共信用信息为基础,多渠道汇聚整合金融、市场和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加快形成覆盖全区的信用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二)全方位加强公共信用服务

加强面向政府监管的信用服务。依托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建立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核查系统、信用承诺监督管理系统、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辅助系统、大数据信用监测预警系统和智能化联合奖惩系统,持续优化完善信用信息平台系统的应用功能,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区域、行业和重点企业信用监测,及时动态掌握市场主体经营情况及其规律特征,主动发现和识别违法违规线索,为各级政府部门准确评判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施精准监管提供有效支撑。

加强面向金融领域的信用服务。依托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推动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征信系统建设,完善“信易贷”融资服务平台,汇聚整合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经营、纳税、社保、不动产登记、中标、诉讼、水电气、知识产权、政府补助、公共舆情等数据信息,为贷款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和供需对接服务,助力金融机构有效识别和防控信用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方式,促进诚信企业便利化融资。

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信用服务。依托省市信用门户网站、信用APP、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等公共信用服务窗口,推动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用信息查询、公共信用报告、信用风险提示、信用修复等公益性信用服务。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产品,依法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补偿、行政奖励、行政检查、司法裁判和执行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逐步发展第三方信用服务

培育现代信用服务产业。推动支持信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建立政务诚信、金融信贷、放心消费、信用承诺、合同履约等领域第三方信用监督评价机制,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参与行业信用监管和社会信用监督,为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信用信息增值服务。在信用管理系统建设运行、社会信用评价、信用风险监测、失信案例核查等方面与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推进第三方信用报告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招投标、投融资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充分运用第三方信用产品和咨询服务提升信用管理水平,防范信用风险。

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依法加强对信用服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完善信用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厉惩治信用服务产品造假、危害信息数据安全、侵犯个人隐私和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信用服务机构不断提升信用服务产品质量和社会公信力,营造良好的信用服务市场经营环境。

促进信用服务供给侧改革。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建立联盟合作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协同推进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和信用服务产品创新,延伸信用服务产业链条,增强信用服务供给能力,激发信用服务市场需求,通过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

四、健全社会诚信监督管理体系

(一)完善企业诚信监管体系

加强事前环节监管健全信用承诺机制。落实国家信用承诺信息归集要求,推动使用全市为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制定的标准统一、内容差异的信用承诺书应用范本。推动完善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支撑承诺内容数字化转型和承诺后监管。建立信用承诺平台间、部门间互认机制,拓展信用承诺应用领域,提高信用承诺应用便利性。建立完善信用承诺制应用事项清单,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将信用承诺内容纳入社会信用档案。依法规范推进各类承诺信息公示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完善事前信用核查机制。出台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核查信用主体信用情况的意见,推动各部门建立本部门信用核查及应用制度,促进针对不同信用情况实施激励或者约束措施。拓展信用报告应用。推动通过“信用中国(陕西铜川)”网站向社会提供全国统一标准的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完善丰富信用报告所记载信息,不断提升信用报告公信力。推进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事项中的使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应用公共信用报告、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等产品。

加强事中环节监管。推进信用分类监管。完善深化全区“1+N”信用评价机制,推进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市场信用评价工作,以信息技术为模型,探索信用评价评估方式方法创新,以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形式规范信用评价工作。将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各领域、各行业开展分级分类监管的基础性依据,与行业信用评价、市场信用评价、信用风险监测评估等工作有机结合,丰富评价评估形式。对相关市场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监管措施;落实诚信管理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诚信管理体系,开展自我监督和约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信用管理师,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完善信用管理流程,梳理内部信用风险防控关键点,定期组织自查。鼓励企业自我声明公开产品标准,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信用承诺问效机制,完善承诺后监督机制,对于承诺不实的主体,将其行为纳入信用记录。鼓励企业通过信用网站等渠道自愿注册信用信息,丰富和完善信用档案。

加强事后环节监管。开展失信问题治理。拓宽失信举报投诉渠道,针对诚信热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失信问题,推进诚信缺失问题治理。开展制假售假、价格欺诈、逃避执行、骗取保险、电信诈骗、考试作弊、超限超载运输等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开展群众道德评议活动,对诚信缺失、不讲信用现象进行分析评议;健全诚信约谈机制。以平等协商为原则,对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他主要负责人,建立行业监管部门、信用主管部门联合约谈机制,明确约谈事由,听取企业申辩,指出问题、督促整改纠正,做好约谈记录。对新闻媒体曝光、社会公众热切关注的诚信事件,建立由新闻媒体、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联合约谈机制。建立约谈对象投诉救济渠道,规范诚信约谈程序和机制;依法依规开展信用修复。贯彻落实国家、省信用修复规范和要求,落实处罚机关的处罚后可修复告知责任,引导和督促失信市场主体通过纠正行为、履行义务、作出信用承诺及通过信用核查、接受专题培训、提交信用报告、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建立信用修复“一次办理”机制,推动信用修复便捷化,减少程序成本,提高信用修复效率。鼓励符合条件的信用服务机构向失信市场主体提供信用报告、信用管理咨询等服务。

(二)完善个人诚信监管体系

健全个人信用档案。以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以个人身份号码为基础,建立全省统一的自然人信用档案,依法归集整合个人信用信息,持续完善个人信用记录。

探索建立个人诚信评价机制。支持社区、乡镇、商业机构、电商平台、信用服务机构等结合具体应用服务场景开展个人诚信评价,探索个人诚信分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信用惠民等领域的应用。个人诚信评价结果只能用于守信激励,不得作为实施信用惩戒的依据。

推广使用个人信用报告。积极推进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和人民银行征信报告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干部选拔任用、从业资格认定、技术职称评定、国企高管任职资格核准、企业法定代表人资格审查、就业创业、评先评优等领域的应用,强化信用约束。

加强重点职业(岗位)从业人员信用管理。以企业法定代表人、公司高管、律师、教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会计、统计、评估、认证、检验检测、保险经纪、医务、科研、房产中介、项目管理、新闻媒体、家政、养老等领域从业人员为重点,开展职业诚信教育和信用承诺,健全职业信用记录,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

(三)完善政务诚信监管体系

健全政务诚信档案。以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建立全区统一的政务诚信档案,依法归集整合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履约践诺等政务诚信信息,持续完善政务诚信记录。

开展政务诚信评价。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诚信评价机制。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陕西)建立全区统一的政务诚信监督系统和评价模型,对各镇办及其部门的政务诚信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支持区联合征信中心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年度政务诚信综合评价。政务诚信结果作为镇办及其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强政务失信治理。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完善政务失信投诉举报制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政务诚信监测,持续开展重点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着力解决政府机构违约毁约、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

加强公务员信用管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依法依规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纳入诚信档案,将公务员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一)加强和规范信用信息应用

建立失信记录分级管理和应用制度。各部门要依据全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数据清单,全面建立本行业及相关领域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并依据失信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对失信记录实行分级管理。要同步将失信记录的级别共享至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对失信主体实施信用监管和惩戒措施时,要与其失信记录的级别相适应,防止惩戒过度。对存在轻微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要提示风险;对存在一般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要督促整改;对存在严重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要纳入重点关注名单,加强监督管理,限制评先评优和享受激励性政策措施;对存在特别严重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要依法纳入联合惩戒对象,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资源配置、公共资源交易、重大项目建设、财政性资金补助、投融资、高消费等方面实施跨地区、跨部门联合惩戒。

完善行业信用评价和分类监管制度。各部门开展行业信用评价,要充分运用本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信用信息,参考公共信用评价和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综合评判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和风险程度。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主要作为本行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的依据,可提供给其他部门和社会作为实施信用激励的参考。

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在政府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各部门要全面建立信用核查制度,推进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政务服务、资源配置事项中的广泛应用,将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防范信用风险。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重大项目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投融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推广使用公共信用评价和第三方信用报告,在招投标环节要将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分纳入评标指标体系,加强和创新守信激励,优化资源配置。

(二)加强和规范信用联合奖惩

完善联合奖惩对象认定机制。各行业领域联合奖惩对象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奖惩期限国家、省标准执行。联合惩戒对象由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构依据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按照法定程序认定并公布。联合激励对象由各行政机关依据行业信用评价结果认定,经区联合征信中心审核后公布。各有关部门在确定联合奖惩对象时要进行交叉比对,避免将联合惩戒对象确定联合激励对象。

提升联合奖惩工作的自动化水平。按照发起、响应、反馈的联合奖惩工作流程,依托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联合奖惩系统,嵌入我区党政部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通过数据接口等方式联通区政务服务大厅和各部门相关业务系统,推进全区各行业领域联合奖惩对象名单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对严重失信主体在相关业务中实现自动比对、自动拦截、自动惩戒和惩戒结果自动反馈。

完善“红黑名单”发布制度。在信用铜川“红黑名单”公示专栏,常态化发布全区各行业、各领域联合奖惩对象名单信息。定期集中公开“红黑名单”信息,推动建立信用奖惩社会联动机制,尤其要加大重点领域“黑名单”信息的曝光力度,提高违法失信成本。

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支持失信主体自我纠错、主动自新、重塑信用。针对不同级别的失信行为明确相应的信用修复条件和业务规程,失信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可申请进行信用修复。完成信用修复后停止不良信息公示,终止实施相关惩戒措施。

创新推进信用惠民(便企)。探索建立企业、个人公共信用评价机制,依托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公共信用评价信息的社会化共享和应用。联合各部门、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服务机构、公共企事业单位和诚信商家建立全区信用惠民(便企)联盟,基于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评分实施守信联合激励,积极拓展信易贷、信易行、信易游、信易租、信易批等信用激励应用场景,让诚信主体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获得可感知的优惠和便利化服务,广泛形成褒扬诚信的社会氛围。

六、健全诚信建设协同推进机制

(一)政府推动

完善信用工作组织体系。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和全省、市统一部署,在区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统一领导下,建立议事协调、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统筹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行业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要积极履行信息资源整合、公共信用服务、社会信用监督、诚信宣传教育等工作职责;要主动承担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管理职责,落实信用工作责任机构和人员,协同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监管改革。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工作对接,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密切合作、相互支撑的全省信用工作组织体系。

(二)文化引领

加强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宣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全方位、全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弘扬诚信文化。区政府门户网站、新媒体要通过新闻报道、专题专栏、社会评议、公益广告等多种形成,解读政策法规,普及信用知识,发布信用信息,及时对典型失信案件、社会诚信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失信败德行为进行剖析和曝光,传播诚信正能量。要充分运用社区、公益性文化单位、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通过经典诵读、道德讲堂、论坛讲座、展览展示、创作文艺作品等形式,传播诚信价值理念。

加强信用教育和专业培训。教育部门要结合学生思想教育课程,将诚信作为学生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诚信教育活动。区政府要将信用建设和信用管理纳入公务员培训课程体系,举办信用建设和信用管理专题讲座和培训班,不断增强政府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信用理论和管理水平。

(三)示范带动

广泛树立和宣传诚信典型。继续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王益好人”评选和诚信单位命名表彰,既要大力宣传具有重大影响的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也要在各地区、各行业和基层单位推出一诺千金的凡人善举;既要宣传公民个人守信践诺之举,也要宣传骨干企业、优势产业、知名品牌以诚信创一流的先进经验,树立社会诚信典范,使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广泛开展诚信主题实践和信用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各行各业要结合业务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诚信实践活动,把诚信建设要求贯穿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坚持知行合一,运用生动有效的实践载体,引导人们把诚信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生产企业要以“质量第一”为主题,用规范的管理制度、精细的工艺流程、严格的质量标准,把诚信渗透在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商贸流通企业要以“履约守信”为主题,深化“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经营示范店”等活动,倡导公平交易、以诚待人,构建诚信商业环境。窗口行业要以“人民满意”为主题,用礼貌热情的态度、周到高效的工作,提供高质量服务,提升公众美誉度。食品药品企业要强化“舌尖上的安全”理念,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安全、用得放心”。常态化开展信用建设示范镇(街道)、示范企业、示范街区等创建活动,促进各地各单位相互学习,追赶超越。


网络编辑:王超
信息审核: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