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

来源: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4-11 08:46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也是站在新起点全面推动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一年。中央将召开党的二十大,需要全国上下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同时提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此外,新冠疫情防控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我们将面临防疫情、保平安、稳经济等多线作战的严峻局面,这给我们做好今年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我们要保持定力,加压发力,将“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底线思维”四条工作原则贯穿全年工作始终,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135”发展思路,以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样板区”为总方向,突出“主城区、经开区、黄堡镇区、孟姜塬景区”四大区域协同发力,用好“重点产业链长制、创新驱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数字赋能”五项举措,加快建设“绿色(新型)建材先进陶瓷集聚区、高端装备制造联动区、城市‘双修’‘三疏’样板区、医养康养先行区”,大力实施“产业年项目年招商年”纵深推进行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接续办好惠民实事,奋力推动区域经济争先进位、高质量转型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和10%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落实重点产业“链长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1+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着力构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开工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精密制造产业新城暨航天振邦精密制造产业园,加快推进兽药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自动化生产线、科辉智能锁芯研发基地建设等项目,启动实施王家河食品产业园项目。着力构建新型建材先进陶瓷产业链,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生产线和年产200万吨高钙辅材生产线项目,启动建设新川沟绿色矿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和黄堡安村绿色建材产业园,落地建设康丽达耐高温工业日用陶瓷等项目。着力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依托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引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易华财税数据平台运营中心、益民云仓等项目建设,拓展数字经济深度和广度。力争工业投资增长8%以上。

打造“3+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全力构建以文化宫“百亿商圈核心区”为中心的“一心一城两翼四街区”商贸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细化方案布局,集中培育建设一批集聚效应显著、运营规范的特色专业街区,推动商贸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智慧物流产业,加快生鲜冷链配送基地暨连锁直营店、润果居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西北智能物流仓储设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建成渭北智慧物流产业园、晟益冷链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启动王益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实施火凤凰民宿改扩建项目和军台岭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加快黄堡镇影剧院改造提升工程。发展医养康养产业,加快建设区康养中心、智慧养老产业园项目。加快发展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改造提升青年路社区、建乐社区,打造光明社区、建工路社区社工服务点。

打造“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黄堡、塬畔、秦安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海升、陕果等知名企业,积极引进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加快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着力构建“3+X”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铜川市扶贫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华能黄堡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等项目,建成苹果融合示范园、果畜循环绿色农业产业园、农业设施装备提升项目。

聚焦产业大抓项目建设。坚持常态化谋划项目,抢抓国家和省、市稳增长各项政策机遇,滚动谋划、联动成链,充实项目库,争进“大盘子”。坚持全要素保障项目,让服务围绕项目转、要素围绕项目走,优化土地供给,破解融资难题,打牢项目建设前期基础。坚持大力度推进项目,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健全项目包抓机制,在项目进度、资金支付、形象效果等方面形成闭环,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推进、快运营。全年谋划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0个以上,省级重点项目不少于2个,完成年度投资70亿元以上;争取国投项目资金4亿元以上。培育“五上”企业30户以上。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眼共同富裕,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突出“三落实一巩固”重点,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施常家河村200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等5个产业项目,建成农民科技培训实训基地,抓好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让脱贫群众稳定致富。

全面保障粮食安全。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做好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期运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健全完善粮食购销各环节规章制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万吨以上。

深化农业融合创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规范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打造三产融合示范村2个。稳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大力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提升20个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完成3个行政村供水提升工程,硬化道路12.5公里,实现市政供水管网延伸全覆盖。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突出抓好“八清一改”,深入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范运行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处理中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三)聚焦四大承载平台,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加快主城区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拆危旧增新绿,打通河岸线,实施微循环,持续抓好交通疏堵保畅、城市便民停车、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启动漆水河跨河桥主体建设,实施二马路王益段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建成体育场地下车库项目,新增停车场6处、停车位800个,改造提升史家河、集贤堤、民乐堤等道路3公里;拆改危破旧建筑5.5万平方米以上;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9个,完成改造35个,改善5786户群众居住条件;开建一马路城市照明节能改造工程,完成城乡道路亮化3公里;启动利民巷至军分区沿街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每年都有新发展、新变化。

加快经开区建设。着力提升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成果,突出基础先行、项目带动、产业聚链,突出龙头企业牵引、打造优质产业生态,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7个,年度投资不低于14亿元。推进采煤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道路提升改造、经开区展示中心建设等7个基础设施项目和“四新”标准化厂房、桥梁装配式建材生产线等10个产业项目,支持赛骏专用车、朝日弹簧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工业投资增长8.5%,完成招商引资30亿元以上。加快编制铜川北站高铁新城片区规划方案,启动高铁新城建设;全力做好西延高铁项目土地征迁和环境保障工作,持续提升经开区承载力。

加快黄堡镇区建设。完善新镇区配套服务设施,加快移民搬迁安置房、公租房、廉租房摇号分配入住工作,提高群众入住率。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全力支持耀州窑文化基地转型发展,开工建设年产8000万块新型环保免烧陶砖、移动造桥机及钢桥加工等项目,建成高端微型精密电磁阀生产线、龙沽源环保建材生产线等项目,着力做大做优镇域经济总量和质量。

加快孟姜塬景区改造提升。以创建高A景区为抓手,以“提升品质、丰富内涵、聚集人气”为目标,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开发游娱项目,创新消费业态,打响文化品牌,引入景区管理职业经理人,多维度推动景区提档升级,进一步增强景区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树立投行思维,突出首位产业,强化“亩均效益”,创新招商方式,点对点开展精准招商,精心筹备参与“长三角”“大湾区”等会展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80亿元以上,签约合同类项目40个以上,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70亿元以上。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抢抓2022年“科技政策落实年”重大机遇,扎实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打造王益创新驱动总平台、创业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扎实落实“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全面梳理全区规上企业数据,加快连接铜川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着力培育新经济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积极创建陕西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加快启动数字政府和数字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深化“双百双千”工程,落实普惠金融、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纾解区域经济运行堵点,畅通区域经济内外循环,推动市场主体量质双升、实体经济做优做强。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提升土地等要素利用效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区属国有企业统一监管,区级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抓好民生领域“小切口”改革集成推广,持续深化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扎实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推动新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深化“三无”创建与平安王益建设,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统计监督体系。

(五)不断强化污染防治,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打好蓝天保卫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措施,抓好扬尘、烟尘、粉尘治理,有效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使用,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指标任务,让王益的天更蓝。

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排查整治,启动实施陕西省世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王益区项目,加快推进漆水河水质提升工程、王家河沿河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4公里,确保出区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让王益的水更清。

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整治,提升固体废物监管处置水平,开展露天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实施军台岭露天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让王益的地更绿。

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制体系,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国土绿化、生态保护、灾害防控、林业改革、监测监管等重点工作,完成造林绿化1000亩、抚育管护600亩,让王益的山更美。

(六)紧盯共同富裕目标,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实施十大惠民工程。聚焦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城市改造、交通保畅、教育提质、养老托育、文体惠民、乡村振兴、生态改善、政务便民、社会治理、幸福家园十大惠民工程,精心组织安排,确定完成时限,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实施高质量创业就业扶持计划,精准落实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等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坚决治理欠薪顽疾,建成社区工厂4家,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800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万元,实现稳定就业1500人。

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启动王益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工作,改扩建中小学5所,建成红旗街小学综合楼。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建成1个非遗传习室、5个乡村文化大院,开展图书流动下乡服务和文艺演出活动100场。加快推进体育场片区改造二期工程,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实施健康王益行动,启动区疾控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新设运营1所疫情防控标准化隔离场所,建成区中医院可转换病区,用好智慧防疫、数字防疫手段,提升公共卫生防疫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慈善幸福家园老年大学项目,建成示范性医养结合机构1所、普惠性托育服务中心1所,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个,新增医养结合机构2家。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双拥工作成果。创建全省婚俗改革试验区。

加快平安王益建设。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城镇燃气、用能用电等重点领域隐患治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借鉴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动态感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注重防范金融领域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存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广“红旗范式”“和为贵”调解室等经验做法,扎实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创新年”活动,启动“八五”普法,建成12个社区智慧云警务室,全力维护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网络编辑:高鹏
信息审核: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