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王益区塬畔村在晨光中苏醒。薄雾轻笼着白墙灰瓦,几位老人坐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沐浴着暖阳,脸上洋溢着恬淡的笑容。这幅静谧美好的乡村画卷,正是塬畔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生动写照。
“现在的塬畔村,路净、村美、人和气。可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景象呢。”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党员张国兴深有感触。
塬畔村的美丽蜕变,始于一场深入持久的人居环境整治。塬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亚军指着村道两旁统一的垃圾分类桶介绍,“我们先后实施了巷道硬化、绿化、户厕改造等工程,实现了全村巷道硬化率、自来水通达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三个100%’。”
昔日杂乱的柴草堆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绿化带;曾经污水横流的巷道,如今铺设了地下管网;家家户户用上了卫生厕所,庭院内外收拾得井井有条。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更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环境改善不是一蹴而就,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塬畔村探索出一条“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落实‘门前三包’制度,邻里间也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默契。”正在自家庭院修剪花木的村民阎秋芬笑着说,“环境好了,住着舒心,邻里之间比的是谁家院子更整洁!”她家的小院被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几盆菊花在冬日里开得正艳。
除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塬畔村更注重保留乡村特色。村里巧妙利用废弃的石磨、犁耙等老物件,打造出富有乡土气息的景观小品;闲置空地变身小广场、小花园,既满足了村民休闲需求,又留住了乡愁记忆。
“过去村里年轻人少,现在环境好了,不少人都愿意回来了。”带着孩子在广场游玩的年轻母亲王静说,“希望‘十五五’期间,村里能建设更多儿童游乐设施,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
谈及未来发展,高亚军信心满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十五五’期间,我们要在巩固人居环境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子由内而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把塬畔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结束了一天劳作的村民陆续回到家中,盏盏路灯渐次亮起,温暖的灯光照亮了回家的路,也照亮了塬畔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