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检察温情解“薪”结 和解暖了务工心

来源:王益融媒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31 14:35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检察官同志,工资终于拿到手了,我们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了,今天特地打电话给你说一下这个好消息。”在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后,王益区检察院的办案检察官不由得露出笑容,打心底里为这三位农民工感到高兴。

事情要从今年5月份说起,石某等三名农民工受雇于李某承包的某工程项目,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每天迎着晨曦上工,伴着暮色收工。可工程完工后,李某承诺的工资却迟迟没有兑现。起初,几人还能联系上李某,对方总以“资金周转困难”“再等等”为由拖延,到后来,李某干脆“玩起了消失”——电话打过去始终无人接听,微信好友申请添加也石沉大海。

多次讨要无果后,三名农民工既焦虑又无助,在看到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相关宣传后,石某等三人来到王益区检察院。接待他们的检察官耐心倾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核查相关证据材料后,当即表示会启动民事支持起诉程序,全力协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然而,案件推进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阻碍——李某始终处于“失联”状态,这让沟通调解无从谈起。检察官没有放弃,通过相关部门找到了工程发包方的联系方式。当检察官拨通电话时,对方起初有抵触情绪,认为已经将工程款全额支付给李某,不应再承担责任。但在检察官多次沟通交流,阐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条第四款:“工程建设项目转包,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先清偿,再依法进行追偿。”的明确规定后,发包方的态度逐渐松动,最终承诺会想办法尽快支付农民工的工资。

当工资到账的那一刻,三名农民工有些激动。“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解决,检察官不仅帮我们厘清证据、找发包方,还耐心调解,真是把我们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办!”石某和工友们反复确认到账金额,脸上的愁云彻底散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事支持起诉制度就像一束光,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弱势群体照亮维权之路。从接待求助到调查取证,从释法说理到促成和解,王益区检察院用专业与温情化解矛盾,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兼顾了纠纷解决的效率与效果,让公平正义以最温暖的方式抵达人心。


网络编辑:冉静
信息审核:吴天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