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在王益区王益街道墙下塬村的晾晒场上,刚刚从田间收割的高粱被均匀铺展在水泥地上,像一片火红的海洋,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映红了村民的脸庞,也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
晾晒场上,村民们戴着头巾、手持耙子,来回翻动着摊晒的高粱。“晒高粱有讲究,要勤翻晒防受潮。到了晚上,得盖好塑料布,这样才能保证高粱干燥不发霉,卖个好价钱。”村民一边翻晒一边分享着多年积累的经验。
“今年我们的高粱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500亩,选的全是高产品种晋糯3号,亩产稳稳达到1400斤。”铜川星隆禾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李星站在田埂上,望着翻耕后的土地笑意盈盈。就在几天前,3台大型收割机在这里开足马力,高效完成割秆、脱粒与收集等一系列作业,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化作滋养土地的有机肥,实现了“取之于田、还之于地”的生态循环。
“大家根本不用愁销路,早在播种前,我们就和酒企签订了收购协议,种多少收多少。”党李星的话语掷地有声,给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近年来,墙下塬村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发展高粱种植产业。目前,已经晒好的高粱正陆续过秤入库,不久后便会装车运往合作酒厂,从优质原粮变成优质酿造原料,完成价值跃升,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收完这季不算完,我们的产业链还得往下延伸。”墙下塬村党支部书记侯占良对产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介绍,村上正积极谋划与企业深化合作,建立“代种代耕+保底收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降低村民种植风险、稳定收益。同时,依托千亩高粱田打造特色农耕体验项目,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夕阳西下,晒场上的高粱被陆续收拢成堆,宛如一座座红色的小山,随后被一车车送往仓库妥善储存。在墙下塬村,1500亩高粱的顺利归仓,不仅是一季农作物的丰收,更是乡村产业兴旺的生动写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