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文明塬村摘花椒去。”
“听说文明塬的花椒味道可好了,我每年都买。”
“花椒树真是我们村的摇钱树,不比外出务工挣得少。”
金秋时分,正值花椒采收季节,在王益区黄堡镇文明塬村的花椒种植基地,一串串熟透的花椒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椒香四溢,村民们三五成群采收着花椒,尽享丰收的喜悦。
村民梁银行种了500多亩的花椒,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管护,目前长势良好。
“今年花椒采摘一斤2.5元至3元,四斤湿花椒晒一斤干花椒,一亩地投资800块钱,包括施肥、人工、打药等,一亩地净利润在3000元以上,收成还是相当不错的。”梁银行说。
每年花椒采摘季节都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雇不到人来摘花椒。
“由于花椒的刺较多,手工采摘时经常会被扎到手,长时间采摘后手部麻木,给采摘者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花椒成熟期正值秋日,户外作业酷热难当,这就是为啥很难请到人来干活的原因,愿意采摘的村民年龄普遍都在60岁左右。”梁银行介绍说。
梁银行有时候也会采用激光采摘,相比人工采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采摘工作,大幅度提高采摘的工作效率。但激光采摘会伤枝叶,对来年的产量有所影响。
55岁的梁银行说起花椒种植总是滔滔不绝,他种植花椒已经11年了,先后多次到韩城等地学习先进技术,引进了大红袍、狮子头、葡萄串等优良品种。每年他都会雇佣附近的许多村民,今年的用工人数达到20多人,每人一天能挣150元以上,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
据了解,文明塬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以山坡丘陵地貌为主,较为疏松的弱碱性山坡地、充足的日照,非常适宜优质花椒的生长,花椒颗粒着色度好,麻味重,果粒饱满,成为王益区花椒主产区。
像梁银行这样依靠花椒种植实现增收的种植户还有不少,他们有的种了十几亩,有的种了几十亩。
在村民高大姐家的院子里,她和爱人正忙着将刚采摘的新鲜花椒进行分捡并晾晒。“我家种了将近10亩花椒,每年的收成比种麦子和玉米强了不少,忙那么一阵子就结束了。”高大姐介绍道。高大姐利用自家院子晾晒花椒,并通过分捡花椒以确保品质,借此每年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足以负担孩子上学和家庭的日常开支,花椒为村民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王益区坚持“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共种植花椒约2.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6万亩,树立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推动花椒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更多更好地惠及当地群众,为乡村振兴“椒”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