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夜灯、一张桌子、几张椅子,幸福茶馆“开张”,人大代表“出摊”。“代表接待群众活动我们一直都在开展,但是以往习惯把活动设在联络站内,如今开展人大代表‘摆摊’,群众直接在‘摊位’上向我们反映意见建议,这种方式更接地气,也更方便我们收集社情民意!”。王益区人大代表王有恒说。
“欢迎大家进入‘云享直播间’,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交通管理。”王益区七一路街道人大代表周建辉率先打开话匣子。
“虎头小区8号楼旁坡度较陡,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增加减速带。”
“建议老旧小区改造时把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一并纳入设计。”
……
“群众在哪里、站点就在哪里,哪里民情多,就在哪里设站点,只要有需要,哪里都能找到‘代表’。”
今年以来,王益区七一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立足街道特色,因地制宜建立“人大代表移动联络站”,采取“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等方式,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下楼入院,以“一沉到底”的务实态度,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架起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连心桥”,推动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新常态”。
结合“千问千答解民忧”活动,发挥实打实、面对面、心贴心的“便民服务站”作用,构建以“民需代表问、民事代表管、民困代表帮、民忧代表解”为核心的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机制,确保代表履职向深里走往实里做。组织开展活动12次,参与群众达400人次,解决群众诉求30余件。
结合“居民议事空间”协商机制,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发挥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议事直通车”作用。组建专门队伍,通过“茶摊会谈”等议事平台,化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化单向传递为双向互动,推动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用一件件“关键小事”补齐民生短板。
结合“人大代表进网格”工作模式,探索民意“格”中提、事在“格”中办的代表履职新路径,赋予代表新身份,引导代表“网”上履职“格”内尽责,听民声畅民议、解民忧惠民生,实现代表“在其位,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