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助力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

来源:王益融媒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1 15:49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在王益区广袤的田野间,一幅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徐徐铺展。今年以来,王益区聚焦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围绕“1393”工作思路,实施农业农村“211”工作计划,聚力构建“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助力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奋力谱写新时代王益乡村振兴新篇章。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王益区严守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协同配套、深度融合,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运维管护,实施土壤深耕培肥2300亩,完成罗寨村等3个行政村路床整平压实、路基沙砾石铺设及面层c25混凝土浇筑等6000余米,建成涵管12处,埋设蓄水罐32座,砌筑挡水砖墙124.5米,修建水渠354米、引水槽314.4米等,持续增强耕地抗旱防涝能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提升,大力推广“铜麦6号”等旱地优质小麦品种、耐密抗倒伏玉米品种和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两大关键技术”,完成春播、夏播粮食作物面积1.446万亩,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1.3万亩,充分发挥区级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3个涉农镇(办)“全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站作用,协助农户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助力粮食丰产丰收,全区夏粮收获面积4.34万亩,产量8332.8吨。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王益区以鲜桃为农业首位产业,以苹果、樱桃等为优势特色产业,深度挖掘农业资源潜力,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建成西农王益区桃树专家工作站,由陕西省桃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赵彩平教授领衔团队,引进桃树新品种49个,栽植优系苗木505株,建成桃园40余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推动全区鲜桃产业提质增效。运营“中国孟姜·醉美桃源”桃文化主题展示馆和“孟姜红”品牌展示中心,举办“诗意桃园·醉美孟姜”主题桃花节,大力弘扬桃文化,做足桃文章,做活桃经济,黄堡镇成功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紧盯现代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抓实抓细抓好苹果新品种高产示范园、大樱桃分选仓储设施、梅花鹿特色养殖、“秦薯”综合种植加工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提升现代果业、畜牧渔业等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水平,带动更多小散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25年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6597万元,同比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18元,同比增长6.6%。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王益区坚持以科技为引擎,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成果,持续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在孟姜塬村千亩桃园,倾力打造的“孟姜红”监测平台,可实时观测桃树长势情况及环境温湿度、灾情虫情等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到云平台,精准控制种植环境指标,实现全方位监测,有效提升了鲜桃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保障鲜桃品质优良、营养健康,“孟姜红”品牌鲜桃溢价提升20%。在梁家塬村千亩标准化苹果种植基地,运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实时监测环境数据,结合AI算法精准调控灌溉量及施肥比例,有效实现节水30%、节肥20%,应用无人机巡检与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病虫害预警准确率9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15%。在宜古村5万羽全自动蛋鸡养殖场,采用“智慧化”养鸡模式,实现喂食、送水、清粪、捡蛋等全流程自动化作业,鸡舍配置的照明设备、电气控制系统、湿帘风机通风降温系统等,可自动调节环境温度、湿度及亮度,蛋鸡成活率与产蛋率实现双提升。

展望未来,王益区将深化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聚力打造“精、特、优”高效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加快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助力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在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让王益区的田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网络编辑:冉静
信息审核:路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