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推动社区资源“大融合”,聚焦群众需求搭建“议事协商”平台,牵头成立“新川老班长”志愿服务队,让军魂精神在社区治理中焕发新活力。
“新川老班长”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正式组建,由社区党委委员、退役军人满德安担任队长,队员涵盖辖区退役军人、退休老党员、热心居民及社区工作者共30余人。服务队成立以来,紧扣红色基因传承、矛盾纠纷化解等核心任务,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小区现场聊、议事厅集中谈等接地气的方式,精准收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对社情民意分类梳理、逐条跟进,把建议征集和实事办理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零距离”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善做矛盾纠纷“调解员”
服务队专门设立矛盾纠纷调解组,全程参与社区大小纠纷调处。每日安排专人值班登记群众信访诉求,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介入调解,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有事好商量”的工作原则。
近日,服务队在入户走访时发现联运办小区的邻里矛盾:多位居民反映家中排污管道频繁堵塞,地漏反水异味严重,已影响正常生活。一楼住户为减少麻烦,索性关闭供水总阀门,导致楼上居民用水困难,邻里关系越闹越僵。接到反映后,服务队迅速到现场查看,确认该楼污水管道因建成年代久、缺乏维护已严重老化,必须更换主管道,但小区属于无物业、无维修基金的“弃管楼院”,维修资金成了最大难题。社区党委书记当即牵头,先后3次组织居民召开民主协商会,逐户听取意见、耐心解释政策,最终通过社区多方奔走协调,争取到项目资金支持,不仅更换了地下排污管网,还同步完成楼顶防水修复、楼体墙面刷新、院内路面硬化和围墙拆除等改造工程,让这个老旧小区彻底旧貌换新颜。
争做困难帮扶“服务员”
通过“老班长”服务队的全面摸查和议事协商会讨论,社区梳理出三类重点帮扶人群:一是独居老人,普遍存在生活照料缺口和情感陪伴需求,且易成为保健品推销、冒充公检法等电信诈骗的目标;二是残障人士,参与社区活动的渠道较少,无障碍设施支持不足;三是特殊困难家庭,需求动态跟踪不及时,导致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
针对这些问题,服务队联合社区社工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4名社工分别与4户困难家庭结成对子,定期上门回访,了解生活状况、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困难群众人人有人管、家家有人帮”。这种精准化、常态化的帮扶,让困难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改善居住环境“清洁员”
为给居民打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老班长”志愿者们自带铲子、捡拾夹、笤帚等工具,定期对辖区背街小巷、绿化带内的垃圾杂物,以及楼道内外的乱堆乱放问题进行集中清理。大家主动认领责任区,坚持“发现一处、清理一处、保持一处”,让辖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勤当民情社意“收集员”
服务队队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随时随地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把居民的“金点子”“好想法”及时反馈给社区,转化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治理效能的“金钥匙”,逐步形成“服务越贴心,群众越愿意说;群众越愿意说,服务越精准”的良性循环。
为让服务队作用发挥更充分,社区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消防安全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等民生热点,收集“议事微清单”,定期召开专题议事会,推动问题逐个解决;另一方面完善困难群众数据库,动态更新需求信息,通过主动帮扶、协调化解矛盾等举措,持续提升社区治理“软实力”,营造幸福和谐的邻里氛围。截至目前,“老班长志愿服务队”已通过走家入户破解弃管小区、老旧小区治理难题30余件,协调处置房屋漏水、窗户破损、邻里纠纷等民生事项;通过环境卫生整治,解决弃管小区乱堆乱放、停车无序、基础设施维护等问题70余件,累计帮扶困难群众45人次。
下一步,新川社区将继续优化“老班长志愿服务队”议事协商平台,进一步发挥服务队的桥梁纽带作用,让退役军人的军魂本色在社区治理中持续闪光,为建设更有温度的社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居民心坎上、惠及每一位社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