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堡镇孟姜塬村,坐落着一片试验示范桃园。园内的工作人员每日都会对不同品种的桃树进行细致观察,详尽记录下树体的生长状况以及果实的色泽和甜度。这片示范桃园占地40余亩,旨在通过试种引进的新品种,开展新型模式的试验示范,以推动周边地区鲜桃产业的蓬勃发展。
试种引进新品种,是由王益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益区桃树专家工作站带来的新变化之一。
为进一步发挥引进新品种、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王益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开深度合作,成功建成桃树专家工作站。7月1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益区桃树专家工作站在孟姜塬村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
在陕西省桃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赵彩平教授的带领下,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团队入驻了专家工作站。他们将针对全区桃产业的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和联合攻关。这些关键领域包括品种选育、新型树形示范、栽培技术创新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通过这些努力,他们希望能够提升全区桃产业的整体水平。
此外,专家工作站还致力于通过技术培训和线上线下交流,为周边的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果农们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这些培训和交流活动,果农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种植挑战,提升他们的种植水平,最终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为了优化桃树品种、提升果实品质、扩大产业规模,工作站依据全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已先后精选并引进了44个食用品种和5个观赏品种,栽植了505株优质苗木,并开展了桃园生草覆盖、树形改造、精准修剪等试验示范项目。同时,制定了园区科学施肥和用药方案,进一步加强了桃树的规范化管理。
不仅要强化科技引领,还需注重宣传引导。新建成的工作站包括实验室、科普中心、办公区等六间管理用房,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吸引在校大学生前来交流学习,这不仅提升了桃产业的科技水平,也打造了周边果农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科普中心定期开放,让果农和游客近距离接触并学习最新的种植理念和技术,深入了解“桃文化”,掌握“桃知识”。实验室则负责桃树病虫害检测、土壤养分分析等工作,为科学种植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工作站的建立不仅将全区桃树种植从传统经验型管理全面升级为数据驱动的科学化管理模式,也为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引擎”,依托专家团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本土化技术创新,破解了品种单一、抗逆性弱等产业瓶颈,更通过建立品种适应性测试圃和示范基地,形成“试验-示范-推广”的闭环体系,使“孟姜红”品牌从区域特色农产品升级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