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王家河街道:构建“135”工作法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来源:王益融媒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1 10:50 阅读: 打印 保存 收藏

近年来,王家河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工作目标,创新构建“135”工作法,全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全面夯实基层治理现代化根基。

建强一站式矛调中心筑牢规范高效服务基石

在街道综治中心基础上,王家河街道创新推行“综治+信访+司法”一体化运作模式,精心打造功能完备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中心内设“五室一厅”,即公共法律服务室、网格化工作室、心理咨询服务室、和为贵调解室、信访积案研判室及群众接待大厅(同步实现站所、中心进驻),严格落实首接负责、首交精准、首办规范机制。通过整合法律援助、纠纷调处、心理咨询等多元功能,引导来访群众精准对接对应服务窗口,实现“诉求一站式受理、服务一揽子供给”。

为强化统筹联动,街道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由综治中心统一调度综合治理、党群、综合执法、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职能部门力量,现场会商调处矛盾纠纷。各相关单位既各司其职又协同作战,形成横向联动配合、纵向贯通协调的矛盾化解工作格局,推动问题及时就地解决。

整合多元治理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建立社会治安联防机制。街道综治中心牵头,联合派出所民警、社区(村)党员干部、志愿者及基干民兵,组建9支共110人的“治安联防巡逻队”。巡逻队坚持每日对辖区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校园周边、铁路沿线及居民小区开展治安巡防,同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反诈骗宣传、消防管理、防溺水教育及矛盾纠纷摸排等工作,织密辖区安全防护网。

完善网格风险防控机制。充分激活网格员作为基层治理“末梢神经”的作用,创新运用“线上沟通+线下走访+天网守护”三维工作模式。街道9个社区(村)的178名网格员通过微信群、“大喇叭”、公示栏等载体开展政策宣传、思想疏导和舆情引导,以入户敲门问需、结对帮扶、代办代送等方式密切联系群众。同时,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监控资源与公安、交通监控系统构建“天网”体系,实现网格全域动态监管。

强化“和为贵”室品牌建设。作为“和为贵”调解室的发源地,王家河街道持续强化这一党建引领下的人民调解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调解室组建了由11名专职调解员、53名兼职调解员构成的专业队伍,其中调解员贺占宁获评省级优秀调解员。同时,常态化安排法律工作者、“法律明白人”、驻街道法官、警官、律师及执法站所干部入驻接访,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和警示教育。今年以来,各级“和为贵”调解室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86件,解答群众咨询50余人次。

创新“五字”工作法提升矛盾化解质效

“宣”字为基,筑牢法治防线。将普法宣传贯穿矛盾化解全过程,组建以“五老+两代表一委员”为主体的矛盾纠纷调解队,坚持“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理念。深入开展“普法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活动,重点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公开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查”字为要,摸清风险底数。聚焦家庭婚恋、邻里关系等常见纠纷,紧盯投资失败、交房迟缓、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群体,以及民间借贷、征地拆迁等多发领域,开展矛盾纠纷常态化大排查。组织网格员、调解员深入开展“敲门问需”活动,全面掌握辖区不稳定因素,实现“底数清、情况明”,推动矛盾化解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从源头遏制纠纷升级。

“识”字为纲,精准分类施策。对排查收集的矛盾纠纷,由社区(村)、街道分级分析研判,实行“红黄绿”三色分类管理。

红色等级:针对群体性纠纷、“家暴型”纠纷等风险较高的矛盾,由街道办牵头,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相关责任站所及社区(村)联合剖析、集中调解;黄色等级:对两次以上调解未达成协议的“邻里型”“合同型”纠纷,依托“和为贵”调解室,从法理、公理、人情多角度疏导,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化解分歧;绿色等级:对“口水型”“婚恋型”等可就地化解的纠纷,由基层调解员、“五老+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以亲和沟通方式耐心倾听诉求,消除误会隔阂,促进达成共识。

“调”字为策,创新调解方法。推广柿树沟社区“五调”工作法(部门“联调”、网格“微调”、法律“助调”、平台“智调”、善治“心调”),注重细节把控与客观公正,增强群众对调解工作的信赖感。调解员既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又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同时,对辖区重点人员实行“一对一”管控,明确责任人,通过集体会商制定个性化化解方案,推动问题精准解决。

“评”字为尺,巩固调解成效。秉持“多跑一趟、多讲一句、多做一点”的工作理念,对已调解纠纷采取“线上回访+线下走访”方式开展“回头望”,实时掌握当事人生产生活及思想动态,防止矛盾反弹。同步组织矛盾纠纷调处满意度测评,挖掘典型案例、宣传先进经验,以群众口碑检验工作成效,不断赢得群众支持与认可。

下一步,王家河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进一步优化“135”工作法,夯实信访预防法治化基础,完善受理办理规范化、精准化措施,强化“五调”联动机制,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街道、法治街道提供坚实保障。


网络编辑:冉静
信息审核:路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