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往里走,老丁家院门口有棵茂盛的核桃树,很好找的。"5月29日,循着村民的指引,我们来到了贫困户丁克动的家,见到了他们夫妻俩,51岁的丁克动依然脊背挺直,正在手术后恢复期的妻子也很热情。跟着丁克动参观了他家的小院子,最里面是三孔刷新的窑洞,挨着院门,有两间平房,不大的院落收拾得井井有条,让人看着很舒服。
丁克动家住王益区常家河村,几年前,丁克动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殷实美满。两个儿子学习成绩都不错,丁克动和妻子常年起早贪黑、精心打理着家里的9亩苹果园,丁克动一到农闲时,就外出打些零工,夫妻俩辛勤劳作、勤俭持家,收入也一直很稳定。2014年7月份,丁克动的两个儿子相继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高昂的学费虽然让这个家一时有些吃力,但是在国家助学贷款和众多亲戚的帮忙下,两个儿子背上行囊顺利入学。
"虽然家里的日子一时有些紧张,但是娃儿去读书是大事儿,耽误不得,我们大人辛苦一些,咬咬牙也就供出来了。"提起两个儿子上学的事儿,丁克动一直有自己的坚持。
人有旦夕祸福。2014年10月,丁克动的妻子张风琴被诊断出溃疡性结肠炎。妻子的患病让这个本是殷实的家庭瞬时举步维艰,孩子们都在外地求学,丁克动只能一个人带着妻子常年辗转铜川、西安,踏上了漫长的求医治病之路。
几年下来,家里的果园无人打理没了收入,家里的积蓄也全耗在了妻子的求医问药上,加之两个孩子的学杂费,让这个家很快捉襟见肘、负债累累。
2017年,经动态调整,丁克动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帮扶干部走进了他的家,了解到他妻子看病治疗的详细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民政局申请了4000元民政临时救助,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随后积极对接合疗办,办理慢性病等各项报销手续,最大限度地减少他家的看病费用。
考虑到丁克动不得不留在家里照顾妻子,村里给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500元的收入补贴家用,并争取让他入股云泽生态公司,年底参与分红1000元。2018年初,政府出资对丁克动的5亩果园进行了改造提升,精心料理的红富士得到了很多果商的认可,年底收入3.5万元。
"去年底,妻子病情有所恶化,村上了解情况后,立刻多方联系筹集善款。一时之间,我们收到村书记路东升、村主任王永峰,慈善协会、爱心企业等各方爱心捐款1.4万元,帮我家渡过难关。"提起当时的情况,丁克动仍然有些激动。
"妻子手术后身体恢复得不错,小儿子毕业后在王家河中心小学担任微机课教师,有了收入贴补家里。大儿子今年也即将毕业,目前在北京一家建筑公司实习,很快就能上班挣钱了,眼看着日子有了奔头儿……"2019年,随着家里紧张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丁克动的压力减轻许多,却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4月份,凭着多年种植苹果的丰富实践经验,王家河街道给他提供"特设公益性专岗",聘请他为村上的"果树老师",负责给村民讲解果树知识,解决种务果难题。前段时间,丁克动代表王益区贫困户参加全市果树修剪比赛。提起当时情况,丁克动羞涩的挠了挠头,"那天比赛可真是'高手如云',虽然没有拿上奖项,但是我学到了很多修剪果树技术,回去就教给大家。"
"好光景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只有自己争气了,党和政府才能帮我们过到人前头去……"5月22日,丁克动代表"六比六看"自强自立示范户在文明塬村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经历。"我加入区上的'六比六看'宣讲团队,也是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摘下贫困帽子,过上好日子。"第一次上台讲课,丁克动有些紧张、有些磕绊,但是质朴的语言、真挚的表达无不令现场听众动容。
提起今年的脱贫愿望,丁克动很是感慨:"我和妻子本就是很要强的人,只是这几年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和妻子的病让我家一时陷入了困境。现如今,有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有亲戚乡党和热心人士资助,让我挺过了最艰难的这几年,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