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益区王益街道办王益村卫生室里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贾学中是这里的村医,行医三十多年来,他经常走村串巷,为周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医治,每年平均出诊量达100余次,他还签订家庭服务协议书587份,一组组数据详实地记录着他的默默奉献的事迹,他被当地群众称为健康的“保护神”。
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我很喜欢自己的职业,每次听到大家叫我贾大夫,我就很开心,同时这也是一份责任与信任,1987年来到王益村卫生室,也有30余年了,每天我最挂念的还是乡里乡亲的健康问题。”贾学中说。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没有值班轮岗制度,更没有节假日可以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村民的健康服务着,贾学中丝毫没有抱怨,为群众服务的热情和负责的态度也丝毫未曾改变,在村里,提起贾大夫,大家无不为他的人品和医术竖起大拇指。“周边的群众,有谁身体不舒服,从来都是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村民李巧玲说。
村里8岁的孩子梁媛媛说,2018年8月的一天晚上,自己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情急之下,她连忙去找贾大夫,贾学中毫不犹豫拿上出诊箱前去出诊。经贾大夫诊断,其母亲为脑溢血,为了病人的安危,他丝毫不敢耽误,立即拨打120电话,并进行了急救,护送病人到急救车上。事后,患者家属曾多次前来感谢,都被贾学中婉言拒绝了。他说:“作为医生,我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救死扶伤,无论是谁来求救,我都会这么做的”。
扶贫帮困村医先行
“记得1983年我从河南来到铜川投奔伯父开始学医,条件非常艰苦,年轻好学的我心劲特别大,一心想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那时候,每天闲了就看医书,天天围着伯父问长问短。1985年,全区组织了乡村医生考试,终于在我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1989年,我就在王益街道王益村开起了卫生室。”贾学中回忆道。从两孔窑洞,到现在的五间平房,卫生室条件的改善,让贾学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2014年他又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在从医的道路上,贾学中始终认为学无止境。“如今条件好了,作为一名大夫、一名党员、一名人大代表,我就应该多为村上的事操心,为村民着想。”贾学中说。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贾学中更是主动请缨,积极对接区、街道、村等相关部门,加入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役之中。他结合行业优势,发挥自身特长,2017年开始,联合村党支部在村上确定了10户体弱多病的贫困户,为他们制定了健康帮扶计划,定期到家里进行健康随访,并义务为贫困家庭成员免费体检。他承诺,今后每年为每户贫困户减免200元医药费。不仅帮助贫困户治病,逢年过节他还提着月饼、鸡蛋、食用油等慰问品去看望他们,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是一名党员,谁家有困难我伸出手拉一把,他也许就会渡过难关。”
心系乡亲共谋发展
说贾学中是一名乡医,但是他在村上干的事决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热心肠的他为了村上的各项事业发展积极出谋划策。以前每到冬季,村民们取暖多以燃煤为主,去看病的患者多半都是呼吸系统疾病。看到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医生,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16年初,他向就诊的村民了解得知,村民都特别期望早日接通天然气,改善村上的环境,这样大家就能少生病了。
在得知大家的想法后,贾学中便积极带领村民代表多次到相关部门对接联系,从绘制草图、项目对接、设计规划、收缴费用等环节,他都奋战在一线。面对不配合的村民,他每次都是忙完了卫生室的事,就连忙骑上电动车赶到村民家里,苦口婆心地讲政策、说道理,最终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2016年10月,从市三中到市福利院长达1公里的50余户村民家里都通上了天然气,村上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到了冬季,村民呼吸系统疾病也少了,贾学中的心里踏实多了。
提到未来,贾学中笑着说:“我会始终扎根在王益这片热土上,坚守在农村一线,为守护村民的健康努力工作。”